首页 > 江苏省 > 盐城 > 阜宁人物

周克玉


昔日的阜宁陈良集东南,有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叫于桥,1929年1月26日,周克玉就诞生在这里。后来将军常以“于桥”作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其中就寄托着将军对故乡故土的无限眷恋。

周克玉兄妹六人,他排行第二。祖父周正阳、祖母朱氏,靠佃租地主的十几亩薄地谋生。周正阳断文识字,在旧时农村可算是有学问的人了。克玉小时候深得祖父的喜爱,在他三四岁时,祖父就经常给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教他识字、背唐诗。

1937年,周克玉进了大周庄小学读书。大周庄离于桥不远,在方圆几十里内唯有这么一所国民0的官办小学。他在大周庄读书四年,学习成绩一直是同年级的第一名,并且一直都是年级长。

1940年,克玉在大周庄上完四年制小学,需要离乡转到城里升读高小。因家境贫寒,加上那年洪水泛滥,尤其是日伪“扫荡”,家里实在担负不起他的学费,克玉辍学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读书,而是在家边干农活边自学高小课本。1941年0来到了苏北,建立起革0据地,大周庄小学改升为六年制小学,并公开召考学生入学。克玉虽然只读到四年级,然而这次召考却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跳跃录取直升六年级。

这一年,有两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一个姓仲,一个姓胡,他俩是新四军三师的伤员,党组织安排他们在大周庄养伤,同时兼做学校老师。这时的学校较以前有很大变化,除了教学生学文化外,还开设了军事课和政治课,成立了儿童团。克玉被选为儿童团长。为了宣传革命道理,学校组织了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演讲小组。每逢赶集,演讲小组就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减租减息等道理。克玉是演讲小组的主要成员。他个子不高,就站在板凳上讲,声音洪亮,还辅以手势,引得过往行人驻足而听。

1943年,盐阜区成立了第一联合中学,周克玉考取了这所中学。在这所联中仅读了一年,克玉又因支付不起住校的食宿等费用而中断了学业。1944年,周克玉又考入射阳抗日干部学校(后复名为射阳中学)。在这所抗日干部学校,周克玉学习了中国革命史、社会发展史、新民民主义论等课程,还经常听取县区党政负责人关于“二五”减租和“反* ”斗争,“三三制”政权与统一战线、参军运动等报告。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被选为学生救国会主席。1945年4月25日,不满18岁的周克玉被学校党支部发展为0员。这天晚上,克玉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以日记方式写了一首题为《启明星》的诗:“春雨绿柳新装/风和气爽苗壮/今晨的启明星/特别特别的亮//脚踩泥泞小径/前方道路宽广/今晨的启明星/特别特别的亮//母亲最懂儿心/喜在胸中深藏/今晨的启明星/特别特别的亮”。1945年7月,学校推荐克玉作为群众代表参加射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并被大会选为县参议员。

1945年12月,射阳中学毕业后。县委组织部介绍他到县委青年队工作,深入农村发动和组织农民进行反* 除霸斗争,协助乡村政权进行赈灾救荒工作。他走村串户,组织农民、青年、妇女参加基层组织,生产自救,与贫苦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46年3月,《盐阜大众报》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民声》,真实记录了当时贫苦农民对0盘剥的痛恨:“一分二分,有子有孙;三分四分,少子少孙;五分六分,断子绝孙。”这是诗,更是返璞归真的歌谣,足以点燃人民心头-阶级剥削的怒火。苏北两次涟水保卫战,他都带领民工支前队参战。随军北撤山东后,克玉等人又冲破重重-,返回家乡坚持敌后斗争,开展游击战。

1947年1月,周克玉转入部队工作,任建阳县(即建湖)喻口区队指导员。该区环境非常险恶,三面受敌,时常一日数战。在一次战斗中,他和区队长姚树人并肩带头冲锋,姚的军帽被打了个洞,周的军裤被打穿,但他们毫不畏惧。1947年6月23日,周克玉率队配合华东野战军12纵队一举攻克盐城阜宁之间通榆路上的据点:沟墩、田舍。歼敌500多人,俘虏100多人,缴获大量0弹药。周克玉遂以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写下了《夜克沟墩田舍》一诗,诗中写道:“敌人烧杀抢,战士仇满腔;得令拨据点,磨刀又擦枪。深夜黑茫茫,蛙鸣战越狂;首队传口令,子弹急上膛。一声冲锋号,夜色何辉煌;几番争夺战,越打气越壮。枪声密如雨,四处喊缴枪;未待星月退,欢呼满战场。”克玉在区队一年多,大小战斗百余次,毙俘敌军一百二十余人,向主力部队输送战士干部百余人。1948年周克玉调建阳总队任宣传干事、苏北军区独立三团特务连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其间周克玉写了一首《“-”苦》的诗,反映了还乡团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生活。诗据解放阜宁时缴获的-还乡团某小头目日记所写,曾在《盐阜大众报》上发表,成为瓦解敌军的宣传材料。参加过淮海战役后,周克玉调第三野战军六纵队政治部组织部任干事。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随部队从安徽巢湖乘木帆船横渡长江,登陆南岸芜湖,又连夜冒雨急行军二百余里,经宣城、郎溪、广德参加追歼了数万溃逃之敌,部队士气高昂,-兵败如山倒,他以饱蘸热情的诗笔再现了“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铁军雄师显神威”、“‘金汤’一夜尽成灰”的壮阔的渡江战斗场面和“春风杨柳迎亲人,波光闪闪映朝晖”的军民欢腾情景。1952年,周克玉奉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在酷烈的战斗间隙,他写过《鸭绿江畔一堂课》、《送七连出征》、《世界霸主奈若何——朝鲜停战之夜即兴》等诗,反映战争给朝鲜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痛苦,描写血与火的激战场面,展示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战斗豪情。由于他在朝鲜战场表现突出,本职工作成绩显著,荣立二等功一次,被授予三级国旗勋章。出席了全军第五届劳模代表大会。

朝鲜停战回国后,周克玉先后任24军干部任免科科长、军政治部副处长,北京军区政治部秘书。1961年调济南军区工作。1965年任团政委。1969年任军区宣传部副部长。1974年被“四人邦”关押一年。恢复工作后任山东省军区独立师副政委。1979年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82年后任67军副政委、政委。1984年调总政治部任主任助理。1985年3月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常务)。1990年4月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998年3月,周克玉到全国人0律委员会工作,任副主任,转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1985年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周克玉参与实施百万大裁军、精简整编、领导班子年轻化等重要工作,参与起草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草案,主持起草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新时期加强军政军民关系的决定”文稿。同年,他当选为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当选为十三届中央委员。1992年当选为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晋升上将时,他写了一首《乡音》的诗,抒发了自己越是官高位尊,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诗云:“勿因位尊沾自喜,任重岂可忘乡梓;娘亲教我时谨慎,万变不离农家子。”周克玉将军忘不了自己是农家子,也忘不了许许多多的农家子与自己血脉相连,他为此而捧出一颗滚烫的心。

周克玉曾参加过一系列重要的外事活动,皆有诗纪其行。1988年5、6月份,周克玉率总政代表团和歌舞团访问罗马尼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四国。他的《〈云雀〉吟》、《石竹花》、《布达佩斯》、《记大酒窖》、《在肖邦故乡》、《题哥白尼雕像》等诗,歌颂了先哲,赞美了国际友谊,唱出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1995年6、7月份,参加由--长率领的代表团访问泰国、缅甸。他写了《参观鳄鱼湖》、《湄南河写景》、《观仰光大金字塔》、《游茵礼湖》等诗,描绘了那里迷人的自然风光,赞叹了灿烂的佛教文化。2000年11月12日至11月24日,周克玉率领全国人0律委员会代表团访问德国丹麦,并过境法国、比利时,他写了《欧洲四国掠影》五首。过安徒生故居,他景仰安徒生“天才全靠勤当先”,过吉菲昴喷泉,他从美丽的传说中领悟到“移土填海铸精神”;登临埃菲尔铁塔,他陶醉于“野旷云低连天半”的壮阔景象;车过滑铁卢,他对“可解当年霸主梦”作了历史反思。

在全国人0律委员会工作的这几年,周克玉参加制定修改了100多部法律,每年都要执行几次立法调研的任务。他写了《立法调研随思录十首》皆因有所感而以诗咏之,“遥思历史韵味浓,凝眸神清唱轩辕”,思深而情韵悠长。

1994年5月,周克玉将军专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看望乡亲父老,访问了几十户农家。他同当年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叙旧话新,促膝长谈;与家乡父老乡亲欢聚一堂,询问家乡的建设情况。他热爱家乡这片英雄的土地,他在诗里写道:“春泥最恋英雄血,清风年年播芬芳”。在益林镇,周克玉看到一座现代化的纺织厂耸立于当年的鏖战之地,浮想联翩:“昔日沙场机声隆,焦土立起纺织城。千尺锦帛慰英烈,再描新图万里行。”

周克玉是将军,也是诗人。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和诗歌创作实践几乎是同步前行的。他自称写的是“日记性”的诗。1997年周克玉出版第一部诗集《京淮梦痕》。诗集中反映了周克玉从淮河之滨出发,最后落脚北京的革命历程,记录了克玉“对真理、理想孜孜追求的点点心痕”(克玉语)。2003年周克出版第二本诗集《足茧千山》。这部诗集主要记录了周克玉在全国人0律员会工作期间的所见、所历、所感,其中对伟大祖国的多娇江山的热情讴歌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求真务实”是周克玉一生努力遵循和实践的信条,他的生活态度和诗歌创作追求无不体现这一点。周克玉是从农家走出来的将军,我们从将军的身上和诗里看到了不尚虚华的可贵品质。

经历历史事件
周姓名人堂
周克玉相关
阜宁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阜宁


下一名人:何冰生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