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德化县人物

张蕉


[公元1917年-1998年]

   张蕉(1917~1998) 福建德化雷峰长基人。夫家德化南埕双交林。民间儿科针刺青草医生。她自学成才,21岁开始以“一根针一把草”为人治病,临床义诊60个春秋;受诊者不仅有来自其近乡邻村的高漈、西山、前锋、雷峰、南埕、望洋、水口、霞碧、枣坑、国宝与城关等地,并遍及永泰仙游、永春、大田尤溪诸县。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受到广大病者及其亲属的感念、敬仰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民国6年(1917)农历7月19日,张蕉生于德化雷峰长基村池溪。生父张前(1875~1917),生母王明(约1880~1945年前后),生有子女多人,因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差,又缺医少药,均未成活。当时父母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愚昧无知,认为是自己“风水”、“八字”不好所致。因此,为使小女儿免遭厄运,将刚生下两个月的张蕉卖给肖坑村王昆(1897~1932)为养女,故又名王蕉。小蕉女到王家后,自幼聪明乖巧,人品又好,极受养父母与养祖父王士碧(讳联,名儒绅)等的疼爱。
  张蕉养父家是浔东地区一个世代书香的名门大家族,堂伯叔中有位叫王忠观(讳监),是个民间针刺青草医生,常以“一根针一把草”为人治病,尤善于诊治婴幼儿惊风、疳积与“锁病”诸症。凡婴幼儿患者面黄肌瘦,青筋暴起,食欲不振,或抽筋休克等病症,经他针扎及青草方剂治疗,无不转危为安,迅速康复。张蕉从小极有心计,长至十五六岁时,每看到她的堂伯忠观为人治病,济人之急,针到病除,感到非常“有意思”。所以每当忠观堂伯为病婴病孩扎针治病时,她总是默默地挨近站在一旁,聚精会神地观察其不同病症的用针方法、穴位、顺序。每次扎针完毕后,她又留意忠观堂伯到宅前屋后、野外田埂山坡采挖的是哪些药草,并牢牢记在心上。久而久之,长年累月,无数次地见习观察,其不同病症的用针、剂方等,她都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牢牢地记在心上。有时还在与忠观堂伯闲聊中,学得各种不同病症的诊断方法与扎针要领。
  民国26年(1937)张蕉嫁到当时的西南乡高漈保的双交林(今属南埕镇半岭村),与该村的青年归侨陈章博(1905~1948)结婚。陈章博十八九岁时曾去南洋打工谋生,后自己垦荒种植咖啡,32岁归梓娶妻,与张蕉结为伉俪,婚后感情深笃。张蕉嫁到双交林后,有一次看到邻居的幼儿病重,当时农村没有医疗设施,病情危急,如不及时施救诊治,将有生命危险。在这危急之际,一种侧隐之心与责任感驱使她,将在养父家当闺女时向其忠观堂伯学到的针刺疗法与青草方剂,毅然大胆地尝试于临床实践,获得极佳疗效,小病者转危为安,受到病者亲人的无限感激和邻居等的尊重与称许。这一消息传开,凡本村和邻村高漈、半岭等的婴幼病儿,都抱到她家求医;而她又特别细心、认真给予诊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研究提高医术,临床经验日益丰富,她的声名远播,求医者接踵而至。她的丈夫章博,年轻到南洋打工谋生时,曾向一老华侨学到用针刺为成人治疗中暑、发痧等病症,他与张蕉结婚后,又将这些医术传授予妻子,于是张蕉的临床对象更为广泛。
  张蕉秉性极为慈祥善良,急人所急,来诊者一入她家门,随时放下家务活路,随到随诊;有时大忙季节在田间劳动,患者亲属将急病婴儿抱到田头,她总是随时放下农活给予诊治施救(一生针刺治病的“小针”随身带);有危急病人请她出诊,不论黑夜风雨霜雪,随请随出诊。她任基层妇女干部,有时到县里开会,患者亲属将病婴带到开会住处找她,她无不及时给予治疗,从未怠慢延误。
  张蕉一生业余以“一根针一把草”“救死扶伤”,从来不收诊费,不收青草药费,对远途来诊者还招待饭餐、住宿。更可贵者,她对任何病者都公开传授秘方,带病者或其亲属直接到野外田头山坡,教其自己识别、采集药草;有些难于采集到的较稀有药草,即于屋前宅后建立园圃培植样本,以利传授识别。这样,不仅义务为人治病,又无私地传授医药知识与秘方,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其难得之善心,风格之高尚,为古今少见。
  张蕉自21岁开始以“一根针一把草”为人义诊治病60个春秋,经她治愈、救活复康者不可胜数,其善良淳朴、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自学成才、妙手回春的高明医术,受到病者及其亲属、乡邻群众的敬重与赞誉。晚年,她又将一生积累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传授给她的儿媳陈梅(南埕官田洋人,1947年生),培养接班人,使其能继续服务于山区农村的广大乡亲。
  1960年,张蕉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1998年农历正月初6日张蕉病逝,终年82岁。噩耗传开,闻者无不痛惜与怀念!
  

张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8年)去世的名人:
德化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德化县


下一名人:张鸿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