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 > 昆山人物

赵元益


[][公元1840年-1902年]

赵元益

赵元益(1840-1902),字袁甫,号静涵。新阳(原属昆山,清雍正二年析出,民国元年复归昆山)县真义(今属玉山)镇人。出身世代书香门第,祖文彬、父之骥均为中式举人。元益8岁丧父,随母依居无锡荡口镇外祖父华沛恩家读书,咸丰九年(1859年)20岁时补新阳县学生员。22岁时其母患疟疾,误服庸医药而病逝,痛定之余,乃肆力研究医学数年,又获外祖父(精医)传授医技,尽得其中奥妙。于张仲景学说尤有心得,疗疾多奇效,医名噪起。同治七年(1868)至常熟行医,求者盈门,名著一时。次年应江南制造局之聘,赴沪入该局翻译馆(该馆1868年成立)从事译述,前后达30余年,与英、美学者林乐知、傅兰雅、卫理等合作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医学、数学、物理、军事、测绘、工业、地理、水利、法律等书籍,达200万字,是近代向国内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尤其是西医学)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西医汇通的先行者。他注意吸取西医长处,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遂博通中西医学,治病莫不奏效。光绪七年(1881)慈禧太后患病,太医诊治无效,征求海内名医,元益被荐征入京,至天津悉慈禧之病已被薛福辰(无锡人,薛福成长兄,时为候补道)治愈,乃返沪。光绪十四年(1888),元益参加江南乡试,以第26名中举人。

光绪十六年元益以医官身份随出使大臣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4国,并于当年12月被薛福成派往德国柏林向著名细菌学家科赫学习治疗痨病(肺结核)之法,成为中国第一个会见科赫之人。出使期间公暇他还译成西方地理书若干种。3年期满,于光绪廿年归国,保举知县加同知衔,元益不喜仕途,仍回上海翻译馆,译书不辍,并兼著名的格致书院掌教。光绪廿三年与董康创设译书公会,并创办《译书公会报》周刊。光绪廿八年冬,原翻译馆美国人卫理就任美驻华公使馆参赞,函邀元益赴京续译《英民史略》,时元益已久病痢疾,为竟夙愿,仍抱病北上,乘海轮时遇飓风,衣履尽被海水打湿,病情加剧,抵京方10天,遽病逝于北京锡金会馆居易斋,年63岁。后归葬家乡。

元益毕生译著(笔述)有20多种,其中医学类有《儒门医学》3卷附1卷(〔英〕海得兰撰)、《内科理法》前编6卷后编前6卷后10卷附1卷(〔英〕虎伯撰,茄合、哈来参订)、《西药大成》10卷首1卷(〔英〕来拉、海得兰同撰)、《西药大成补编》6卷首1卷(〔英〕哈来撰)、《西药大成药品中西名目表》1卷、《法律医学》24卷首、附各1卷(〔英〕该惠连、弗里爱同撰)、《济急法》1卷(〔英〕舍白辣撰)、《保全性命论》1卷附1卷(〔英〕古兰肥勒撰)、《水师保身法》1卷(〔法〕勒罗阿撰),以上为江南制造局刻本;《医学总说》、《眼科书》,以上未刻。其他类有《数学理》、《光学》、《量光力器图说》、《测绘海图全法》、《行军测绘》、《绘图测量诸器图法》、《行军指要》、《临阵管见》、《海战指要》、《爆药记要》、《海塘辑要》、《井矿工程》、《冶金录》,均为江南制造局刻本。当时署名为笔述,实际为成书的执笔者,其水平高低与译书质量的优劣关系极大。其学生丁福保(1874-1952,无锡人),精通中西医学,也翻译出版了大量日文医学著作。

元益还是一位著名藏书家。凡遇宋元旧刻佳本,不惜重金倾囊购回。数十年间,以馆俸收入积书数万卷,后其长子诒琛于宣统元年(1909)春在上海译馆附近龙华路畔筑“峭帆楼”(七楹)以藏庋。光绪年间,元益择罕见善本14种刻成《高斋丛刻》(现藏北京图书馆),还详细校订了凌嘉六的《温热类编》。此数万卷珍贵藏书后尽毁于民国2年(1913)攻打制造局的战火中,甚为可惜。

元益子二,长子诒琛(号学南),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和学者,曾任民国《昆新两县续补合志》编纂主任;次子诒王寿(号颂南)清末太学生,1894-1897年曾留学法国,1902年出使意大利,历任驻意公使馆翻译、一等秘书、代理公使等职。

来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昆山高新区(玉山镇) 玉山镇是昆山市(全国百强县榜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她既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名镇,又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水乡古镇,还是一个以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著称的现代化工商业重镇。全镇区域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7.3万人,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居委会、22个行政村,是200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千强镇评比第一名、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 详细++

赵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4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02年)去世的名人:
昆山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昆山


下一名人:叶昌炽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