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 > 武威人物

郭楷


[][公元1760年-1840年]

郭楷(1760-1840年),字仲仪,号雪庄,凉州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清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乙卯科进士。清代教育家、诗人。

郭楷五岁时由他父亲启蒙,教诵诗歌。不久父亲亡故,家道中落,母亲知书达理,含辛茹苦抚育郭楷兄弟四个遗孤。母亲鼓励楷“惟学是务”,还不时谆谆告诫他:积金如山,不若立名;立名惟勤,不惟希幸。这对他注重道德修养,洁身白好,自甘寂寞,以及后来献身于教育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郭楷是山东学者牛运震的再传弟子,其师武威进士孙俌(号韦西),精通儒家经义,制艺(八股文)作得“理醇辞雅”。郭楷投在他的门下,研读经学,学作制艺,收获很大。乾隆末,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举人吴镇任兰山书院山长,郭楷考入书院,跟吴学习诗、古文,日夜诵读不已,达到“焦唇已就疲,爇鬓末遑卧”的程度,沉浸于风、骚、唐诗中,奠定了诗人的基础。

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郭楷考中丙午科举人,但三赴北京会试未中。于是生活陷入困境,只好典当衣物维生。经他不懈努力,终于在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中乙卯科进。出任河南原武县知县,在知县任内,政绩卓著,县民称颂。但因不能曲意奉事上官,愤而辞职归里。从此,绝于仕进,设帐授徒,终身做教学工作。先后任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奎文书院、凉州天梯书院山长。还给甘肃提督杨芳做过家庭教师,教他的子弟。郭楷逝世后,杨芳赋挽诗,回顾了郭楷一生的教育业绩,表达了追思之情,诗云:往事同头总黯然,问准得似地行仙。巾州政绩丰碑在,壮岁声名蕊榜传。经籍流光开后摹,衣冠占道逼前贤。囊琴归作闲居赋,桃李春浓绛帐边。

郭楷任奎文书院山长时,曾和灵州知州杨芳灿唱和,交谊深厚,他以西汉教育家文翁为榜样,决心办好奎文书院,辛勤教读,以期灵州那像“修鳞”、“翙凤”的潜在人才赶快兴起。为此,他训导启迪学生不要墨守陈规,而要勇于探索。他用形象的语言反复教诲诸诸珍惜时间,刻苦攻读,征学业上不能浅尝辄止,而应不断求深、求专乎本原,攀登高峰

郭楷在教学之余,写了大量的诗歌,集为《梦雪草堂诗稿》八卷,还有《续稿》三卷和《读诗录》,其中《梦雪草堂诗稿》和《续稿》由武威段永恩于一九一六年把它和武威进士李蕴芳的《醉雪庵遗草》合为《姑臧郭李二家诗草》刊行传世。他还花费四十午的功夫,朝夕研读《周易》,后来辑录宋元以来先儒诸说,加上自己的心得,编为《梦雪草堂读易录》,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由杨芳校对,出资刊行。嘉庆初,知州杨芳灿嘱郭楷编纂灵州志书,郭楷广为搜集资料,参考《文献通考》体例,分门别类,编为十八门类,每门类冠以小序,概述本门类的要旨,以便读者提纲挈领,豁然心目。嘉庆三年(一七九八年),杨芳灿离任,新署知州丰延泰捐资刊行,名为《灵州志迹》。这部四卷本的志书是灵武最早的一部志书,它从汉唐一直写到清嘉庆初,使一州地理、人文、经制备载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郭楷写的诗“吐言天拔,萧然尘壒之外,不事雕琢,动巾自然。如玉鉴 ,一往清迥;又如古琴名酒,渊粹醇洁;挹之靡穷,而味之无极。 (李于锴《梦雪草堂诗稿序》)如《金山寺晚望》:朝日照河干,茅屋炊烟起。时有晒蓑人,依稀红树里。初读平淡,细玩则空灵洒脱,回味无穷。但是,他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他早年的困苦生活,面对现实的政治腐败、人民饥苦,还写了反映农民疾苦、关心时政及勉励学生奋进求实之作。如写反映农民疾苦的诗《得家书》其二:见说焦枯亟,宁凉接壤同。火云千里布,赤地万家通。士瘠生原薄,午荒计益穷。啼饥怜稚子,索饭向门东。不用藻绘,纯用白描,写出农民饥寒交迫的惨状,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他以清晰自然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获得后世的称赞。

郭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76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40年)去世的名人:
武威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武威


下一名人:邢澍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