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烟台市 > 龙口市人物

于希海


[公元1962年-1990年]

于希海,1962年3月5日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城关镇牛牾村。家中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还有爷爷、奶奶。父亲在村里当干部10余年,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母亲善良朴实,勤劳贤惠,里里外外操劳不息。家庭中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家风,深深影响着于希海幼小的心灵。

1970年8月,于希海入牛柳小学读书。1975年8月升入二圣庙联中读书。在学校里,于希海除了刻苦学习之外,还喜欢读一些记述英雄人物事迹的书籍,如《董存瑞》、《雷锋的故事》、《欧阳海之歌》等。其中的很多故事情节,他几乎熟记能背。英雄人物的光辉思想和先进事迹像一枚枚火炬,照亮了于希海纯洁的心灵,使他成长为一个品德优良的好学生。他热爱集体,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利用休息时间,用自己家的工具和材料为班组修理桌凳;他热爱劳动,是学校里出名的积极分子。打扫厕所等脏活,他总是抢着干;拾粪,他虽身体弱小,但斤数不少;喂兔,他虽然不是饲养小组成员,但他每天都主动地帮助别人挖兔菜,打扫兔窝。他是一个关心同学的热心人。有年夏季的一天,大雨过后,沟中大水漫过了膝盖。牛柳小学的路队在沟旁停了下来。同学们望着滚滚流动的沟水,谁也不敢先过。从后面赶上来的于希海便毫不犹豫地挽起裤腿走下沟去,一个一个地将小同学背了过去。于希海的裤子湿了,上衣也湿了,但他脸上却始终堆着笑容。

于希海联中毕业后,积极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劳动之余,又拜师学起了木工。到参军入伍时,已是“半拉架”的木匠。

1980年11月,于希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扎在一个海岛上。这里偏远闭塞,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然而于希海的情绪却十分高涨,他决心当一名好兵。

部队的军事训练强度大,要求严,十分艰苦。对于刚刚入伍,体质较弱的于希海来说更是艰苦的考验。为了练就过硬的本领,他怀着“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坚强决心,从难从严,刻苦磨炼自己。走正步,他的姿势不够准确,急得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偷偷落泪。为了不影响全班训练成绩,他利用大家起床前和训练间隙反复练习。由于运动量过大,他的腿练肿了,脚也起泡了,但仍咬着牙坚持。半月后,全连会操时,他所在的班夺得了第一名。他所在的连是八二无后座力炮连。操炮训练要求高,难度大,而且费体力,他不但正课学,还恳请排长、连长和老战士在课余时间开“小灶”,练得脚上都起了血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季度军政训练考核中,于希海各训练科目的成绩都是优秀。

1982年3月,于希海所在连队从海岛调到驻黄县草泊的部队农场,担负军农生产任务。农场有粉房、养鸡场、养猪场、苹果园,还有50多亩花生地。对此,部分战士思想波动大,甚至发牢骚。可于希海很坦然,他对战友说:“训练执勤是保卫祖国,军农生产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同样也是保卫祖国。”因此,他在生产中不怕苦,不怕累,抢挑重担。农场有一台拖拉机和一辆马车,不少战士都急着要开拖拉机,赶马车的差事因为太脏又累又危险没有人愿干。可于希海却三次找领导,当上了驭手。农场里有130多头猪,上万只鸡,一年到头垫圈的土全靠马车拉到场里,鸡粪、猪粪也要靠马车运到地里。过去,农场驭手只管喂马、赶车,不管装卸。于希海当了驭手后便把装卸的活全包下来,等于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春播秋收季节,最忙时一天要往地里运20多车,装卸车累得他腰酸臂痛,军装上总是汗渍斑,猪粪点点。农场领导看他太累,派人和他一起装车,而他却说:“农场的活很多,省一个干别的去吧!我多流点汗没有什么!”农场猪、马、鸡,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粗饲料,于希海为了给农场节约资金,在有青草的季节里,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去割青草。夏天的中午,天热人乏,而他却很少睡午觉,总要去割一大捆青草回来。据统计,于希海每年割的青草价值都在千元以上。

在此期间,于希海先后与两个姑娘谈过恋爱,但都因为他是赶马车的而和他分手了。为此,场长及连队领导想给他调换一下工作,但被他谢绝了。他说:“当兵有许多分工,干什么都是革命需要,嫌我赶马车,说明她们还不配我!”爱情上的挫折丝毫没有影响于希海的工作。由于他把爱献给了人民和集体的事业,生活得非常充实、从容。他视人民如父母,把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星期天外出,他看到一位老大娘用小推车吃力地推着病人去医院,便主动地接过小推车,走了10余里路将病人送到医院;以后,他又主动骑自行车到20多里以外的小栾家疃村,自己掏出20多元钱为病人买回药。部队驻地肖家村肖王军70多岁的0亲患半身不遂常年卧床,于希海便利用空闲时间去帮助照顾老人,给老人翻身、擦背、洗衣服、背老人到院子里晒太阳……

人民解放军大学校里的教育,艰苦环境的磨练,使于希海迅速成长起来。1982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党组织还将他确定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培养对象。

于希海心里装着农场,装着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大风里,他曾脱下绒衣盖在小鸡笼子上,宁肯自己受冻;大雨中,他曾脱下衣服盖住马鞍子,宁肯自己挨淋。1982年冬天,他赶着马车外出送煤,返回时下起大雪。由于路远坡多,路面又滑,马累了一身汗。逢到上坡,于希海便拽着大车杆帮着拉。路过牛牾村时,又从自己家拿来麸子喂马。他担心浑身冒汗的马停下后会着凉,便用毛巾擦去马身上的汗水,尔后盖上自己的军大衣。当国家与集体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于希海总是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他在农场不足两年的时间里,曾两次救火抢险,两次勇拦惊马,一次水中救人。自己身上留下的却是块块伤痕。1983年夏收季节,于希海为了抢救五名儿童而勇拦惊马。儿童脱险了,他的右小臂却被撕下一块七八厘米长的肉皮,两腿也伤痕累累。

1984年1月,于希海所在的部队调整撤销建制,他退伍返乡。在部队,他虽然没能入党、提干,但他珍惜三年的军营生活,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明确。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家乡发了巨大变化。牛牾村富起来了,还出现了“十万元户”。于希海一家因为缺少劳动力,在致富的道路上落了后,住的还是祖辈留下来的破旧屋,用的仍是父母结婚时的老家具。正在于希海信心十足地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村里决定让他参加民兵治安巡逻队,并担任民兵排长,每年报酬只是800元,比一般村民少挣2000多元,于希海深深理解党支部、村委会对自己的信任,更关心全村群众的安居乐业,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他就把刚从部队背回来的被包扛到了民兵值班室。许多人对于希海凭着本事不去挣大钱的做法不理解,甚至有人说他“傻”,还轮番劝说他。大姐夫要他一块当瓦匠,每年分红3000元;二姐夫让他干木工,说是“一年就富起来”;三姐夫邀他去打鱼,“遇巧一天能挣你一年”。三个姐夫苦口婆心地劝说,于希海主意不变,他回答:“我是-、基干民兵,我不能只打个人的‘小九九’!”就这样,于希海在巡逻队一干就是五年多。他尽职尽责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无私奉献的行动,全村人人称道。一天早晨,于希海执勤下班时,发现院子里有一个杀猪用的不锈钢案板,爱人告诉他是食品公司的一个工人送来的。于希海立即找到这个人询问理由。原来这个工人与外地人合伙-案板后,暂藏他家。见于希海查问,便说:“你别声张,等卖了钱后分你一半!”于希海严肃予以斥责,并将此事报告了派出所,使盗物者受到了处罚。事后爱人埋怨他说:“他和你很要好,批评了人家就算了,还给人家声张出去,难道就不怕他们报复吗?”于希海坚定地说:“国家的财产靠大家创造,也靠大家来保护,如果随便乱拿,都不管不问,社会秩序不就乱了吗?我宁可挨骂,也不能让国家、集体的财产遭受到损失。”他不徇私情行动,使一些有劣迹的人对他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这些人骂他,打他,侮辱他,甚至想置他于死地。然而于希海丝毫没有畏惧,仍然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职责。1989年6月一天的凌晨1点多钟,于希海巡逻到村西场院时,被暗地里窜出来的四名歹徒打倒在地。这四名歹徒一顿拳打脚踢之后,将于希海绑起来,用布堵着嘴,埋在了草堆里,直到上午9点多钟才被妻子找到。回家后,妻子跪在他面前哭道:“希海,看在女儿的份上,我求你了,以后千万别干这得罪人的差事了。”而他却说:“你看,现在村里这么乱,群众更需要我们,我不能怕了他们。”午饭后,于希海又要去巡逻,被妻子锁在家里。当妻子晚上回家时,屋里已不见他的踪影。这次妻子真生气了,躺在床上伤心地哭起来,晚饭也不做了。他见妻子这个样子,便亲自下灶做饭,端到妻子面前。望着妻子为操劳家务而憔悴的面容和红肿的眼睛,于希海充满了对妻子、女儿的挚爱和内疚感,泪水不知不觉地从这个刚强汉子的眼中流了下来。他耐心地对妻子说:“原谅我吧,别怪我无情。等治安状况好了,我一定白天黑夜陪伴着你和女儿。”他爱人被于希海的真情打动了,从此,再也不难为丈夫了。

于希海就是这样忠实地履地着一个“哨兵”的职责。在他执勤的五年中,村治安工作年年被镇、市评为先进单位。村泰民安,五业兴旺,牛牾村的生产总值连年增长,人均收入连续七年超过千元。然而,于希海在这些年中,每逢万家团圆的春节除夕之夜都是在民兵值班里度过;别人富了,但他家却欠下了800多元的债。1989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村民兵巡逻队解散,于希海便跟着北皂村的二姐夫出海打鱼。

于希海出海打鱼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他仍然心里想着他人,忘我地帮助别人。

在牛牾村,街坊邻居谁家有着急的活,或者遇上灾难,于希海总是不请自到,热情相助。于希海是出色的泥瓦匠,只要有人请,他总是仍下自家的活,牺牲休息时间,帮了这家帮那家。人们过意不去,给他报酬,他从不接收;请他吃饭,他也不去。他常说:“论大道理,要讲点精神文明;论小道理,乡里乡亲的,谁家都有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哪能伸手就要钱,开口说讲吃喝!”1985年九号台风袭击龙口市,牛牾村十几户群众的房子漏雨,房内进水,于希海家的房子也是如此。而于希海首先想到的是缺少劳力的困难户。入夜后,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于希海仍下自家不管,逐家逐户地巡逻、查看。当他发现李梅家的住房漏雨时,立即跑回家把自己家惟一的一块篷布扛来,盖在房顶上。李梅家的房子不漏了,可于希海自己家连人带东西却泡在了雨水里。有人统计,在牛牾村受到于希海照顾的“五保户”、烈军属以及老弱病残幼等数以百计。

1990年4月26日下午6点多钟,于希海正躲在海边的小屋里休息,忽听海上传来阵阵呼救声。原来是北皂村的渔民解云超在海上检查网具时,由于海上猛然刮起七八级南风,他乘的船板脱了锚,被卷进深海。船上没有橹桨,解云超束手无策,任凭小船随风向深海漂去。于希海见状心急如焚,着急地对姐夫说:“快,快去救云超!”深谙大海秉性的姐夫,面露难色:“希海,咱出海人有句话:‘南风不出海,出海没有回头船’。现在刮着大风,出海太危险了。”于希海斩钉截铁地说:“没有回头船,我也要去救云超!”姐夫只好将滩上的一只小舢板推进海里,和于希海向云超追去。一个多小时后,他们进入了深海区。风大浪高,小船忽而被掀上浪尖,忽而又跌入谷底,随时都有被吞没的危险,于希海全然不顾,只是两眼紧盯着前方,手中拼命摇橹。天黑下来了,已看不到前方的云超了。深海的风越来越大,浪越来越高,突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剧烈颠簸起来,随时都有翻沉的危险。希海姐夫一看不好,一把从于希海手中夺过船桨,大声喊着:“船太小,太危险,咱赶快回去换个大船。”回头船,逆风逆浪,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费力。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挣扎,他们才回到岸边。希海姐夫精疲力竭,一头栽到沙滩上。此时已是晚上10时许,解云超的父亲和姑父闻讯赶来,于希海着急地抓住云超父亲的手说:“大叔,快换大船,去救云超!”说完便跳上云超父亲的机帆船,向茫茫深海驶去……四天后,解云超被浮流冲到黄河入海口处,被东营市渔民搭救。而于希海三人却杳无音信。周围村的干部群众及于希海等人的亲属,被于希海舍身救人的精神所感动,天天徘徊在海边,他们祈祷,他们哭喊,多么想有一天希海能安全归来啊!5月28日,不幸的消息传来了,龙口镇屺?岛渔民在海上发现了于希海的遗体。原来,那天晚上,于希海等三人驾驶帆船没走多远便被巨浪掀翻,大海吞食了他宝贵的年轻生命,牺牲时年仅28岁。

为表彰于希海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1990年9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于希海“雷锋式的好民兵”荣誉称号,10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11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追认于希海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上将深为他的事迹所感动,于1990年10月18日挥笔题词,盛赞于希海“生的伟大,死的光辉”。

于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6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0年)去世的名人:
龙口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龙口市


下一名人:杨光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