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宁省 > 沈阳 > 新民市人物

王肃


[公元1914年-1946年]

王肃,原名王玉纯,祖籍山东,1914年4月3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现新民市)二区金太牛村(现归兴隆堡乡)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王肃有弟兄五人和一个妹妹。父母终日劳作,尽力省吃俭用,先后供几个男孩子上了村里的小学读书。王肃7岁时进了学堂。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野心日炽,极力扩大关内地盘,取皖系势力而代之。1925年10月,吴佩孚又发动了反奉战争。张作霖苛敛民财,并勾结日本关东军,全力对付反奉的国民军。地方上匪患不断,兵祸重重,恶霸横行,百姓叫苦连天,王肃兄弟三人随父母逃难于辽西山区,饱受饥饿,遭人白眼,使王肃自小就仇恨这吃人的封建军阀和社会制度。王肃小学毕业后,家中贫寒,再也无力入中学读书。他不甘心被穷困所制,白天出去放猪、帮工,挣几个钱,晚间就去读夜校。两年中,他掌握了不少知识,锻炼出了刚毅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1929年,经王肃父亲和大哥王玉伦的多方努力争取,王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新民师范学校。在这里,他首次接触到了宣传-的进步书刊,并且从一位老师那里听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的事情。他被深深地打动了,在苦闷、彷徨的心中升起了一丝曙光。他整天埋头在书海中,拼命地吸取新知识,渴望了解展现在眼前的新世界。他开始读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对共产党这个陌生而又具有神奇般吸引力的名词,产生了强烈的了解欲望。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娘从前给王肃讲“这是命中注定的”。可今天王肃开始懂得“命”不靠天,也不靠地,靠的是自己去努力奋斗。于是他就全身心地去学习文化,成为班里数一数二的好学生。1931年九一八一声炮响,将王肃的求学之路打断了,日本鬼子疯狂烧杀中国人,镇压义勇军的抗日活动,都使王肃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仇恨。他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欺侮,坚决不上由日本教官主持的师范学院,随外祖母一同逃难入关,到了北平。

1932年,王肃在当教员的大哥的资助下,进入北平东北-中学读高中。在充满爱国热情的东北同乡中,王肃又一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救亡课,常常画出家乡东北的地图,唱的是抗日救亡歌。1934年,王肃考入了东北大学法学院边政系俄文组。

一年后,北平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九抗日-,王肃积极地投入运动中。他无惧反动-的威逼,给报社撰文,痛斥国民党南京政府对日不抵抗的-政策,号召各界人士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他常常站在演讲台上,向民众宣传抗日主张,表现了一个爱国青年的高风亮节。1937年初,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东北大学改为国立,要求东北大学的学生去开封国立东大报到,企图遏制东北大学学生的抗日热情。王肃等进步同学识破了国民党政府的阴谋。王肃在学生大会上说:“北平东大是沈阳东大,在九一八后,通过敌人-线在北平自己组织起来的,在这危难的时刻,为什么不叫‘国立’,而在西安事变后改‘国立’,还南迁开封?大家应该想一想。我到东大学习是为收复家乡失地,绝不是为贪图‘国立’大学的证书和学位,我坚决服从学生大会反对南京教育部将东北大学改为‘国立’和南迁的决定。”王肃的一席发言,代表了广大进步青年的心愿,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1937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北平危在旦夕。王肃等人离开北平,冲破敌人的重重-线,辗转到达山西省五台县,找到了八路军。

八路军随营学校录取了王肃,结业后,组织上分配他到河北阜平县敌后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工作。

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长兼阜平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王平,见到这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干部感到很高兴,特别是王肃那高高的身材,清瘦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求实的作风,都给王平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王平时常找王肃谈话,进行重点培养。1937年11月,经王平介绍,王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王肃奉命到新组建的河北省完县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十大队三营担任政治教导员;1939年冬,调任三分区二团政治处主任,后接任团政治委员。

三分区的部队战斗在阜平、曲阳、完县、唐县、定县等地域。1942年,王肃带二团在三分区的指挥下参加了反“扫荡”,王肃和团长李湘、参谋长金振中指挥部队声东击西,灵活地在敌人的拉网“扫荡”中寻找战机杀敌,打得鬼子损兵折将,受到了军分区司令部的奖励。

1942年底,上级调王肃到中共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在学校中,王肃如饥似渴地钻研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总结前段的工作经验,政治思想及领导水平有了提高。他边学习,边参加大生产运动,脱坯、纺毛线、织毛衣,样样都干在前边。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经王平介绍,他与在地方工作的姑娘小马结婚。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在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艰苦抗战八年的中国人民胜利了。这喜讯立刻传遍了中华大地,王肃所在的晋察冀党校一片欢腾。王肃和其他在党校学习的东北籍干部,情不自禁地扭起东北大秧歌。他们思念着故乡,盼望着早日出太行山区,过燕蓟,越长城,再见到美丽的松花江。

争取东北,是我党的七大提出的战斗任务。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党中央决定迅速抽调一批干部赴东北工作。王肃等一批东北籍的干部,成了打回老家去的先锋队。

1945年9月中旬,一批赴东北工作的干部在王肃的带领下,昼夜兼程,每日行军70里,和急于去东北抢夺胜利果实的国民党接收人员展开了竞赛。王肃率队按计划提前到达昌平县小汤山,准备从山海关乘火车赴沈阳。但山海关已被国民党军占领,王肃一行只好改从昌平怀柔密云走西口,直插承德市,想从承德乘火车去沈阳。谁料苏军碍于《中苏条约》的限制,不许王肃等在承德登车。王肃二话没讲,带领全队人员急奔一天,准时到达一个小火车站。为了赶上开车的时间,王肃命令队员将马匹和一些不急用的物品,全丢在途中,仅带随身行李,乘一节拉煤的空车厢,向沈阳驶去。

关外的9月,放眼望去,铁路两侧的谷子黄,高粱红,玉米棒子拖着长须,像是当年义勇军志士们铁矛上扎的红缨,秋风一吹,飘飘飒飒。王肃到达沈阳后,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指示他们“先期到达同志尽快往北走”。王肃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首先报名到龙江省工作。1945年10月13日,王肃随中共嫩江省工作委员会,登车向哈尔滨开进。次日,抵达哈尔滨,见到了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李兆麟。王肃认真地听取了李兆麟等领导同志介绍北满的情况。此时,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周保中的带领下,已经随同苏联红军进入北满一些较大的城市开始工作,旧伪满的军、警、宪、特大都已改换门庭,打出了国民党挺进军的旗号,继续为非作歹。国共两党争取东北的斗争已经开始。王肃等奉命于11月初到达北安,以加强北满党的力量。当时,我党在东北的干部还很少,许多地方无法派驻干部。黑河地区紧靠苏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不尽快派去干部,这个地区就有可能成为国民党依靠土匪武装进行反苏-的前哨阵地。因此,省工委决定,由王肃率李银全、王文斌、刘挺进、于德河、何学东等五名干部赴黑河地区开辟工作,王肃任黑河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黑河中心县工委书记。听到这个任命后,有的老战友对王肃开玩笑说:“你是去当光杆司令喽!”王肃笑着回答:“现在看来是光杆司令,但只要我们按照党的政策去发动群众,就不会是光杆司令!”

当时,虽然是苏军管制时期,但地方上敌伪势力没有被彻底摧毁,斗争异常尖锐复杂。日伪遗留下的伪警宪特暗中把持着地方维持会,公开打出招牌迎接国民党接收大员;暗藏的国民党分子制造谣言,离间中苏人民和中共的关系。伪满在这里统治14年,群众对关内的共产党八路军知之不多,有些人对国民党南京政府还抱有幻想。“国军要接收黑河,共产党在黑河住不长,苏军一走,他们也得走”等谣言四起,一时搞得人心惶惶。在城外国民党政治土匪活动猖獗,在仅有九万余人口的黑河地区,土匪就有3000多人,是北满各地中土匪最多的地方。

王肃到黑河后,通过地方干部胡宇翔的关系,住在一位爱国工商业者、双发祥皮铺掌柜韩子和家中。韩子和老人是回族,年逾花甲,政治上开明进步,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听说王肃是延安共产党派来的领导人,主动为王肃等人提供了许多帮助,老人常说的话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我老了,弄刀舞枪有点跟不上趟了,可是为你们生活上提供点方便,资助一点财物,也当是我老汉尽了一份匹夫之责吧!”王肃工作很紧张,每天很晚才能回来。老人常常向他们问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黑河的冬天来得早,11月份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王肃等人都还穿着从河北出发时的秋衣,但他们不惧严寒,一家一户地去宣传党的政策,唤起群众爱国热情和阶级觉悟。群众从王肃等人的一举一动上,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认识到了这些穿粗布衣服的共产党人才是真正给黑河人带来光明的使者。

“共产党、八路军不讲吃穿,不讲升官发财。”

“王肃可真是给咱黑河人办事来了!”

街头巷尾到处是有利于我党的议论。王肃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按照上级党的指示发动群众,以扩大武装、改造政权、肃清土匪为目标,在黑河镇大兴街一幢楼房门挂出了“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的牌子,趁热打铁,开始组建人民军队的工作。

张泉山原是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战斗中被打散,以劳工的身份潜伏下来,日军一投降,他立即拉起了一支18人的队伍,只是苦于和党接不上关系。听说王肃等人来黑河,他像见了太阳一样高兴,主动下山,找到了王肃,述说几年苦苦等待胜利的辛酸。王肃紧紧地握着张泉山的手说:“好同志,党一天也没有忘记你们,如今抗联的同志都已在北满各地区行动起来,为党积极工作。你把队伍拉下山来,我们正式成立黑河人民自卫军。”王肃就依靠这批骨干,搭起了司令部警卫连的架子,张泉山任连长,几天后工人不断来报名参加,全-展至80多人。人多没有枪,王肃就和战士们到城外去收集敌伪投降时被丢弃的0,同时和苏军联系,取得了几支转盘 ,使部队的火器得到加强。没有军装,就用0把面袋子染成黄色制作,又组织回民皮铺为战士们赶制了武装带、子弹袋等军用品。黑河军分区的武装力量一天比一天壮大起来。这时,黑河的维持会指使伪满时期当过警佐的范永昌,拉起反动武装“保安队”,给我军活动造成很大威胁。范永昌搬出《中苏条约》,找苏军卫戍司令说,“希望苏军履约”。苏军无奈,只好劝说共产党先把司令部搬出去。王肃为了照顾大局,决定将做地下工作的一部分同志留在城里,司令部迁到离黑河镇八里路的二公屯。司令部迁出后,王肃并没有放弃阵地。他经常穿上便衣,戴上口罩,乘马爬犁到黑河镇内指导工作,准备反击敌人。许多人都为他的安全担心,王肃却毫不在意地说:“没关系,不要怕,不要担心,因为我们生活在群众之中。”

王肃了解到范永昌在日伪时期干了不少坏事,老百姓对他切齿痛恨,很快就有3000余名各界人士签了名,向苏军卫戍司令告发范永昌。苏军以此为理由,下令帮助王肃缴了保安队的 。经过政审,王肃将出身较好的70多人留下,其余的遣散,人民自卫军扩充到180多人,编为两个营。敌人没有了公开的武装,只剩下一个维持会的空壳。王肃在党的领导下,赢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不但在黑河站住了脚,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正规部队。

范永昌一伙不甘心失败,又联系林中的各路政治土匪,企图将刚刚组建的自卫军消灭。黑河人民自卫军司令部搬迁到二公屯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黑河军分区新组建的部队,由于缺乏军事干部,多数战士都没有作战经验,战斗力不强,开始在斗争中失利较多,驻爱辉县(1983年并入黑河市)四家屯子的公安二大队,被打着国民党挺进十八团旗号的政治土匪孙鸣久部吃掉,教导员被俘后壮烈牺牲,大队长贺景山投敌。刚刚好转起来的形势又急转直下,变得严峻起来。王肃和黑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岳林等接连召开干部会议,分析形势,布置工作,要求部队加强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加速构筑防御工事,坚决打退土匪的突然袭击。

果然,不出王肃之所料,就在公安二大队失利的第三天晚上,杨青山、罗大胡子、贺景山三股土匪联合向驻在上二公乡的分区司令部发起了突袭。战斗从当晚一直进行到次日凌晨。战士们在王肃的指挥下顽强抵抗,给土匪以重大杀伤,保卫了司令部所在地。上二公乡保卫战的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锻炼了自己的队伍,坚定了群众的信心,稳定了黑河的政治局面。

1946年1月下旬,黑河军分区司令部重新迁入黑河镇东门外原伪黑河省交通部的一幢楼房内。王肃在建立武装的同时,紧紧抓住“放手发动群众”这一环节,针锋相对地同亲国民党的反动维持会进行坚决的斗争。为了把维持会的领导权夺回人民手中,王肃一面争取苏军,一面依靠党员和进步群众,推选一批进步人士和地下共产党员,以合法身份选入维持会当了代表,与敌人进行公开斗争。3月8日,召开了重新选举维持会主席和副主席的大会。尽管主持人、原维持会头面人物徐日晓耍尽阴谋诡计,但出乎他的意料,共产党员萧敬若和李冷斋分别当选为主席、副主席,而徐日晓仅仅以得票第三名的身份当了副主席。4月14日,驻黑河的苏军开始撤离。王肃下令解散了维持会,解除了重建起来的“保安队”反动武装,处决了伪警佐范永昌,正式组建了爱辉县政府,恢复了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机构;同时,在市镇内开展了反奸清特斗争,发动群众检举敌特,逮捕了一批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依靠政权的力量,恢复生产,解决了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吃、穿、住等问题,稳定了人心。5月,在王肃的指挥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剿匪。黑河军分区的主力部队两个营、一个机炮连共1000多人,开赴逊河、奇克一带,首先歼灭了几股敢于负隅顽抗的政治土匪,其他的小股土匪闻风而逃,不敢和我军正面接触。

1946年6月12日清晨,王肃和新任黑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光烈、参谋江燕(刘光烈的妻子)等带一个班的警卫战士,从北安开会返回黑河。出发前,省委曾打算派部队护送,可王肃知道省军区主力部队已进山剿匪,北安城内的兵力十分有限,因而执意不肯。由北安返回黑河的途中很不安全,这一带土匪出没无常。在返回途中,经孙吴到达二站时,遇到土匪袭击,-返回孙吴。他们又绕道桦树林子,结果又遇到土匪的骑兵,再次返回孙吴。

当天,驻孙吴的龙江军区警备第三旅按照省工委的指示,指派作战股股长杨春和带一个连的兵力,将王肃一行护送到西岗子。

午饭后,王肃考虑到孙吴城内空虚,担心土匪进攻,便命令杨春和带部队返回。王肃于西岗子哨所和黑河分区司令部通了电话后,同刘光烈、江燕等人带领黑河军分区警卫班,乘汽车直接返回黑河。当汽车行至距黑河仅60公里的松树沟附近时,突然遭到匪首杨青山带领的20多人反动武装的袭击,警卫班战士跳下车,趴在路边与土匪激战,掩护汽车往前冲。

王肃、刘光烈、江燕和警卫员王学富、通信员刘忠义乘车向前冲出不多远,又遇到50多名土匪的袭击,刘光烈、江燕、刘忠义等壮烈牺牲。

王肃和警卫员边打边撤到一间草房里。敌人上来一个,他们击倒一个。匪徒们见无法冲进去,便放火烧房子……

王肃不顾身负重伤,在浓烟烈火中一边坚持战斗,一边鼓励警卫员说:“一定要坚持到底,决不向敌人屈服!”他镇静地向敌人射击,抽空烧毁了文件,把一支手枪塞进炕洞。这时,外边传来敌人的劝降声:“赶快投降吧!投降给官做,给女人!”王肃愤怒地回答:“我是老八路,是共产党员,你们有种的,来吧!”话落弹发,两个喊话的敌人应声倒地。敌人集中火力射向王肃,王肃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2岁。

黑河分区在久等不到王司令员车队的情况下,立即派出骑兵接应。战士们得知王司令员牺牲的消息后,一个个哭红了双眼,愤怒地高举大刀,高呼“为司令员报仇”的口号,将土匪全部歼灭。

黑河人民把王肃的遗体安葬在海兰公园,并改名为王肃公园,把他亲手创立的军分区司令部所在的大兴街命名为王肃大街,在他遇难地建起一座王肃桥。

(荆南进)

王姓名人堂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
新民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新民市


下一名人:王尚德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