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顺德人物

梁钊韬


[公元1916年-1987年]

梁钊韬(1916~1987)

梁钊韬,字勉之,广东顺德人。早岁在广州读小学、中学,民国24年(1935)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学到广州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就读,民国28年毕业。接着,考入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人类学部当硕士研究生。民国30年,学完了课程,获硕士学位。以后46年,主要时间均在中大任教。他讲授过的课程有:《中国通史》、《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原始社会史及人类学》、《社会学大纲》、《考古学通论》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他文章60余篇。

梁钊韬治学涉及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他在研究上,坚持田野考察、博览群书、力求创新,对问题的研究每有新的突破。抗日战争时期,他随中大西迁云南,复迁粤北。虽处于战乱,但却靠近少数民族地区。他深入少数民族村寨,或作人类学田野考察,或作民俗调查,取得了第一手材料。民国30年(1941),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古代巫术——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凡13万多字,研究了中国古代巫术、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巫师的种类、祭祀的仪式、占卜的类别,以及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信仰和风俗习惯等问题,是他早期的重要著作。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发展体系》是梁钊韬解放后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阐释人类早期文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他从地质学、生物学、解剖学、体质人类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角度,综合中外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材料,论述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变化的演进进程,论述了人类体质与文化同步进化发展的辩证关系。1958年夏,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乡农民在马坝墟西南面的狮子山石灰岩洞穴挖磷肥,从堆积层中挖出一块残断的人类头骨化石及其他化石,请梁钊韬鉴定。他面对头骨化石碎片,用辩证唯物论从猿向人过渡的理论、丰富的人类学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第一个宏观鉴定为介于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间的“属于猿人或古人阶段的人类头骨化石”。后经北京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南来复查,证实了梁钊韬鉴定的正确性。后又经科学技术准确测定为距今13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现的最重要的人类化石,给华南原始社会提供了重要史料,在学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梁钊韬锐意复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于1948年创办,解放后停办),1981年任人类学系主任。复办前后,他从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领导和团结一批人类学者培养出一批新人,其中有我国第一位藏族博士格勒。1985年梁钊韬的《中国民族学概论》(合作)出版,获1984~1985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和中山大学优秀教材奖。1987年在广州病逝。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梁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7年)去世的名人:
中山大学人物介绍
顺德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顺德


下一名人:孙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