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 > 莲池区人物

封至模


[公元1893年-1974年]

封至模(1893~1974)祖籍陕西咸宁柏坊树,生于咸宁景龙池(今属西安市碑林区)。1921年毕业于西安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专攻美术。在艺专期间,与剧作家李健吾等排演《幽兰女士》《一元钱》《夜未央》《母亲》《是人吗》等多种话剧,他以男饰女,名噪燕京。与此同时,封还参加齐如山、余叔岩梅兰芳、曹心泉的国剧社,结识了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徐碧云、筱翠花、刘仲秋、郭建英等著名演员。由于热爱京剧艺术,他请京剧票友王寿山、南铁生传授青衣、花旦,先习清唱,后练做工表演。在京曾演出过《五典坡》《贵妃醉酒》《五花洞》《十三妹》《三娘教子》,红极一时。1922年回到西安,加入阎甘园李逸生、周伯勋等组织的京剧票友社--广益娱乐社,封登台演出,轰动西安。不久又去北京,拜青衣花衫李宝琴学做工,得秘本真传;还与话剧界、京剧界名流交往,探索表演技艺。同年秋,旅京秦人为陕西大旱、“虎列拉”(霍乱)蔓延举行义演,他响应张凤翙、寇锡山、王杰三、武少文、马公韬号召,又演出《梅龙镇》之李凤姐、《虹霓关》中的东方玉梅、《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以扮相秀美,-稳厚,声腔饱满,举止飘逸,顿挫分明,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喝彩。回陕后曾与刘尚达、张寒晖、周伯勋、姚一征组织西安实验话剧团。1926年以后任成德中学美术教师。由于酷爱戏剧艺术,遂于1930年从教育界转入戏剧行列,加入了陕西易俗社,曾任该社、教务主任、评议长、训育主任、导演等职。从1931年至1938年的八年中,他力主戏曲革新,力矫秦腔粗俗之习,在以易俗社为实验基地的秦腔改革中承上启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编的爱国历史剧《山河破碎》和《还我河山》,风格新颖,场面壮观,对激发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鞭挞一味妥协、退让的政府当局起了很好的作用,演出之后轰动平津。1937年6月13日《全民报》报道《山河破碎》在北平怀仁堂演出盛况说:“观众之多,足无隙地,无票遭拒于门外者大有人在,观众欢迎的情绪,诚为仅见。”《山河破碎》何以如轰动?该报道深刻地指出:“当此国难严重之日,实于宋朝无二致。宋时君昏臣懦,畏敌如虎, ,只图贪生,抗敌之士不能容,奸佞当权,-误国,卒至沦于异族,在民族史上留一污痕”,而“此剧写历史的伤痛,促民族的觉悟,震聋发聩,去懦警顽,实对现时之中国当局下一针砭。方今举国民众,抗敌殷切,故亦极欢迎此抗敌救国主义之民族佳剧也”。封还精心主持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秦腔唱片,以弘扬秦腔艺术。对易俗社剧场仿北京中和剧场的改造,首创在西安实行对号入座,让监场(前场管理人员)人穿蓝色红边工作服和让“龙套”脸上涂彩并穿衬滚衣等美洁台风的改进,他都付出了很大精力。

抗战时期,为避日机空袭,封住在东关一家花园窑洞,仍抓紧时间在窑洞前的树荫下,为宋上华、伍富民、杨令俗、雒秉华排导了《拷红》《龙门寺》《渔家乐》《桑园寄子》等戏,使这些演员艺技日增,享誉西北。离开易俗社后,他还相继创办了夏声剧校(京剧)、戏剧专修班、上林剧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封先后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和西北戏曲研究院工作。抗美援朝时,他以花甲之年义演《虹霓关》,并为易俗社新生部和三意社、尚友社及戏校讲课授艺。1952年全国戏曲会演前,他亲自为刘毓中改编排导《卖画劈门》,为苏育民排导《打柴劝弟》,为孟遏云、刘易平、萧若兰等排导《游龟山》。排导中,他与演员们共同切磋,边排边改,使这些秦腔传统戏能以新貌晋京演出。这一时期,封除编剧、讲课外,还编著了《戏曲词典》《秦腔概述》《秦腔剧目》《秦腔艺人考略》《秦腔字韵》《秦腔髯口》和《秦腔板眼和腔调》等书籍,对弘扬及振兴秦腔艺术都是很有价值的珍贵资料。1974年8月8日在南京病逝。

封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9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
莲池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莲池区


下一名人:李正敏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