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鲤城区人物

陈泗东


[公元1924年-1994年]

陈泗东(1924~1994年),字延颖,号幸园,曾用笔名史彤、思桐,泉州平水庙人,民国13年(1924年)生。父亲陈砥修,字仲瑾,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

陈泗东5岁入学。民国27年在私立泉州中学校(今泉州六中)初中毕业,进培元中学高中部;民国30年春进福建省长汀中学,民国31年秋转省立龙溪中学。民国32年8月高中毕业。民国33年秋,考进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地理系。民国3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暨大支部委员。

民国36年1~5月,他积极参加“反饥饿、反破孩、反内战”斗争,愤而写下《致蒋介石的公开信》战斗檄文,被选为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代表前往南京-。5月20日,上海当局镇压-,陈泗东被学校勒令退学。不久,东渡台湾,以教书为掩护,继续从事地下斗争。民国37年春,被台湾当局逮捕。后由父亲陈仲瑾保释回泉州治病,与中共地下组织失去联系。

解放后,陈泗东先后任西隅中学(1955年改为泉州四中)教务主任、校长。1952年9月,重新参加中国共产党。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任民盟泉州市委会宣传部部长。1956年6月当选为政协泉州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9月当选为泉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被划为“ 分子”。“文革”中又遭受批斗。1972年调到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简称“文管会”)。1974年参加泉州后渚港宋代古船的发掘工作。

1978年落实政策,陈泗东得到平反,1980年恢复党籍。至1984年,先后任泉州市文管会办公室主任,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兼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泉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泉州市第四届常务委员、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

陈泗东重新工作后,努力开创泉州地方历史研究新局面,积极参与筹组泉州历史研究会,任秘书长、副会长、会长;创办并主编《泉州文史》;主持泉州市辖区内文物史迹镌文立碑标识与抢救工作,保护“文革”劫后余存的珍贵古籍;参与主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卷》、《泉州文物古迹》等书;倡议翻印明万历、清乾隆两部《泉州府志》;主持《泉州旧风俗资料汇编》;组织主持或参与泉州台湾关系史、泉州海外交通史、泉州历史与文化等各种学术讨论会;撰写、发表《泉州湾宋船沉没原因及带有文字的出土物考证》、《泉州少林史迹阐微》等20余篇论文。

1985年6月,陈泗东离休后,继续推动泉州地方文史的研究工作。他发起协助筹组泉州南少林等研究会;参与组织吴真人、俞大猷等学术讨论会,参加福建省历史学会厦门分会召开的学术讨论会、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部召开的全国古建园林学术讨论会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参与策划国际南音大会唱、中国泉州木偶节、中国泉州南少林武术节等“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系列活动;协助文物管理部门制定保护、修缮文物意见;对名城的保护建设规划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向有关部门建议复建泉州谯楼、兴建泉州市图书馆、复建泉州少林寺,都被采纳并付诸实施。他经常到机关、工厂、部队、学校作地方史的专题讲座,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深得听众欢迎。还常接待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与他们交流对泉州宗教、海交、民俗、文物、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情况。1988年夏,他参加日本“浦添市—泉州市缔结友好都市纪念学术研讨会”。1989年,他被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聘为客座研究员。

陈泗东交游广泛,亲朋故旧、同窗学友、门人桃李分布海内外。他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协助政府开展联系海外侨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的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尽自己力量。1986年11月,他被选为泉州市金门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兼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理事。

陈泗东离休后历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顾问、泉州市社会科 合会副主席、福建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厦门分会副会长、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委员、政协泉州市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泉州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泉州刺桐吟社社长、泉州南少林研究会会长等20多个社会职务。1988年,陈泗东荣获福建省“老有所为精英奖”。

1994年7月,陈泗东因脑溢血去世,享年71岁。

陈泗东秉性耿直,仗义执言,谈锋健锐,议论酣畅,而且思维敏捷,诗文并俊。平生著述较多,生前撰写考论42篇、记序40篇、杂著21篇、诗词若干(未定),约50万字,辑为《幸园笔耕录》。


  相关院校:
暨南大学
陈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
暨南大学人物介绍
鲤城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鲤城区


下一名人:王兆惠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