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 > 碧江区人物

周逸群


[公元1896年-1931年,湘鄂西苏区的主要创始人]

周逸群

周逸群(1986——1931),字立风。1896年6月25日生于贵州省铜仁县城一个富裕家庭。1919年春,东渡日本留学。1923年回国,在上海与进步青年李侠公等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队学习。他与蒋先云李之龙等发起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称青军会),是该会主要负责人之一。青军会版刊物,宣传孙中山的新-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周逸群奉命到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任宣传科科长,协助周恩来工作。同年8月,任北伐军政治部主任、第3师师长等职。在该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发展中共组织。次年8月1日,参加著名的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20军第3师师长。潮、汕失利后,周逸群转赴上海。

1928年1月,他与贺龙奉命到湘西北地区领导武装斗争。途中参与领导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并收分散的几支游击队组成第49路工农革命军,在长江两岸开展斗争。不久,与贺龙贺锦斋、卢冬生等10余人去湘西。3月上旬到达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集中贺龙亲属和旧部下所掌握的武器,组建了一支拥有约3000人的工农革命军,在桑植起义。周逸群任军党代表。工农革命军攻占桑植县城后,成立中共桑植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4月初,国民党第43军龙毓仁旅突然进攻桑植县城和洪家关。由于力量悬殊,部队又刚刚建立,经过多次战斗,革命军大部失散,周逸群与贺龙失掉联系。

同年5月,周逸群转到湖北省石首。正值国民党第18军大规模“清乡”,革命斗争面临巨大困难。他集中监利、沔阳、石首、华容等县游击队,乘其不备一举攻克沔阳县重镇峰口。为保存革命力量,他率游击队撤出峰口,转移洪湖沿岸活动。后因鄂中特委主要负责人地方观念严重,不愿离开家乡。游击队在国民党军的围攻下,损失惨重。7月中旬,中共湖北省委派人到宜昌,组成鄂西特委,周逸群为书记,统一鄂西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恢复整顿党与群众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秋,革命力量有很大的发展。到年底,在洪湖、白露湖以及江南的东山一带开辟了若干小块游击根据地。

1929年3月,蒋桂军阀爆发战争,湘鄂边地区驻军空虚。特委把江陵、石首等地的游击战斗编为鄂西游击大队,在他直接指挥下,运用“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小则搞”的游击战术,接连重创国民党军。半个月内在江陵、监利、石首三县打许多个胜仗:攻占石首县城,消灭监利县五处“常练队”,摧毁洪湖西南反动巢穴“铲共团”,打通了洪湖苏区与江南的交通要道。7月,鄂西各县游击队在监利剅口柳家三屋墩进行整编,统一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周逸群兼总队长。根据毛泽东在井冈山建军的经验,游击队设立政治部,中队以上设党代表,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1930年2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周逸群任政委。4月,成立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周逸群任政府主席。7月,贺龙领导红4军与红6军在公安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并组成中共前委会,周逸群任政委和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这时,蒋介石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周逸群、贺龙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部分路进击,迅速拔掉苏区内的许多白点,解放了广大乡村,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使洪湖、湘鄂边根据地连成一片,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形成。1930年9月,周逸群代理湘鄂西特委书记,兼联县政府主席。红2军团主力南征后,他组织各地党组织、苏维埃政府、游击队、赤卫队连克南县、华容、公安等地,扩大了江南苏区。1930年冬至1931年春,周逸群在国民党重兵“围剿”的极端困难情况下,组建江左、江右军和独立团,与段德昌指挥部队,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相继取得了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保卫了洪湖苏区。

1931年4月,周逸群到洞庭湖西岸地区巡视工作,一位身边工作人员劝他有病休息,周逸群坚定地说:“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他还语重心长地说:“你是铁匠出身,知道铁有多硬,钢有多强的,我们共产党员就象铁一样硬,钢一样强呀!”

同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区返回到江北汇报工作。途径湖南省岳阳县贾家凉亭时,这位湘鄂西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的周逸群不幸遭 伏击,壮烈牺牲,时年35岁。周逸群牺牲的消息传到洪湖,苏区广大群众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举行追悼大会,贺龙悲痛欲绝地说:“逸群同志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为此,中共湘鄂西省委将洪湖军校改为逸群军政校。


  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
周姓名人堂
周逸群相关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1年)去世的名人:
黄埔军校人物介绍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人物介绍
碧江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碧江区


下一名人:陈去病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