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济宁市 > 汶上县人物

曹元用


[][公元1268年-1330年]

曹元用(1268—1330年),字子贞,汶上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一生在元朝中央担任重要官职。他精通历代典章礼制,对元朝礼乐制度建设贡献极大。他学问博大精深,有多种著作流传后世。

曹元用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其父曾做过德清县主簿。他质禀俊爽,幼年时便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毅力。曹元用十分喜欢读书,记忆力极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常常读书到深夜。他的父亲怕他累坏了,每天赶着他熄灯睡觉。为了避开父亲耳目,他每晚用衣服把窗户挡起来,继续苦读。由于勤奋与聪颖,青年时代的曹元用便成为一个学富五车、博学多才的学者。

后来,曹元用游学到元朝首都。当时朝中文坛领袖是翰林承旨阎复。作为名满天下的著名学者,阎复从不轻易称赞后学。曹元用拜见他时,他拿出自己的文章给曹元用看,曹元用并不因为阎复是大学者而惧怕,他如实地谈了自己对文章的看法,指出了文中的缺失。阎复大为惊异,十分佩服这个有胆、有才、有识的青年,马上推荐他担任了翰林国史院编修。曹元用踏入仕途后,先后担任过中书省右司掾、礼部主事、尚书省员外郎、太常礼仪院经历、翰林待制、直学士、礼部尚书兼经筵官、中奉大夫侍讲学士兼经筵官等职。

曹元用为官一生,基本上未离朝堂,他对元朝礼乐典章制度建设贡献很大。他针对翰林院不少人无才无守、混禄保位的情况,提出翰林考选的建议,择优录用,不合格者要降调。他的建议被朝廷采用,翰林院所有人员都参加了严格的考试。通过考试,选拔了真才,裁汰了庸劣之员,翰林院才真正成了人才荟萃之地。元朝初期,皇后逝世后没有谥号,臣下皆可直呼其名。曹元用建议仿照汉制给皇后加徽号,此后,元朝才有了皇后谥典礼制。元朝的宗庙建制、礼祀仪注、鹵簿舆服也大多数是曹元用亲手制订的。这些制度的创立使元朝改变了游牧民族的质野面貌。

元朝时期,蒙古人排斥汉人,大小官职皆是蒙古人、色目人优先选授。延祐二年开科取士,主要也是录取蒙古、色目人。汉族名额很少。但是,这一点微小改革蒙古贵族也反对。泰定时期,一班蒙古王公提出废除科举。曹元用向皇帝指出:方今天下已定,文治昌明,应当鼓励有知识、有才能的人效忠国家,万万不可阻塞他们的报国之途,否则,必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他的坚持下,科举未罢。曹元用和其他汉族官僚还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修订,注意约束蒙古、色目贵族科场舞弊,使元朝科举逐渐走上正规化。

曹元用为人刚正,识大体、有主见,至治三年(1323年),赤斤铁木儿叛乱,乘元帝不在京师之机攻进京城,掳走两院大学士北逃。许多人跟着走了,曹元用坚决不走。他说:“此为乱贼之叛,我宁死也不离京师!”不几天,官军平定了叛乱,朝野上下无不佩服曹元用的胆识。泰定三年(1326年),日食地震。曹元用上疏指出:天变向我们示警,消除灾变不能只用空言,而应该修明政治,办些实事。现在天下凋敝,当务之急是节约浮贵,选择廉洁贤明的地方官,抚恤贫民,减少佛教祭典,停止大规模土木工程建设。整顿吏治、严格法制。曹元用的奏章句句切中时弊,传诵一时。

文宗即位,曹元用代他去曲阜祭祀孔子,回朝后染病,于天历三年(1329年)去世。追封东平郡公,谥为文献。

曹元用一生著述甚丰。有诗文集《超然集》40卷行世。许多学者名臣出自他的门下。当时,他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并称为“三俊”。

曹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26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330年)去世的名人:
汶上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汶上县


下一名人:丁守存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