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湘乡市人物

王伯秋


[公元1883年-1944年]

王伯秋

王伯秋(1883年—1944年),字纯焘,湖南湘乡人,孙中山女婿,民国时期长乐县县长。父亲王谨巨曾任台湾基隆镇总兵、淮北水军统领,诰封“建威将军”。

王伯秋依“父母之命”,15岁时就同李澄湘结婚,婚后就读杭州武备学堂,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又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同宋教仁黄兴等一起,以“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为己任,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1914年,孙中山托王伯秋照看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文学系读书的二女儿孙婉,不久孙婉嫁给王伯秋为妻(后离异),生有一男一女。

王伯秋回国后任国立东南大学政治经济科主任,曾同胡适李大钊等16人签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倡导“好人政府”。

1927年,邵元冲杭州市长,他被聘为市政府参事,从此涉足政治,推行“好人政府”。1931年林森为-院长,增补王伯秋为-,两年后孙科出任院长,王伯秋被孙科排挤出了-。1934年,才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永泰推荐,获准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昌行营秘书,不久转任长乐县长。

王伯秋在长乐县仍然积极推行他的“好人政府”,广行善政。如整顿长乐城区市容,自县政府以西至码头,临街房屋拆旧翻新,统一门面,一律改建成砖墙的两层楼房;其次是整修中山路,长660米,宽6.5米,并在道路两旁种植龙眼、王坛子树等,绿阴满街。又在中山路中段建“中山堂”,纪念孙中山先生。此外他还建造塔山公园和江滨公园;建造塔山运动场;设置民众教育馆;开辟城关至营前长达8.8公里的县内第一条公路和城关至金峰、城关至江田的公路,等等,为长乐县的建设、文化、教育、交通做出前无古人的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伯秋积极支持长乐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刘似云组织“明天剧团”,宣传抗日救国。他在长乐卸任后西南联大校长竺可桢和交通大学校长茅以升争相邀请他出任教务长,贵州省主席吴鼎昌还请他出任省民政厅厅长,但他都婉言谢绝,拟经贵阳转赴重庆,参加大本营的抗战工作。可是他还没有离开贵阳,就因为大腿生肿瘤,不幸病逝,享年61岁。

人物关系:
妻子:
孙婉 (18961979) 孙中山次女
岳父:
孙中山 (18661925) 孙文,南粤先贤,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
岳母:
卢慕贞 (18671952)
继女:
戴成功 (19221991)
继子:
戴永丰 (19231952)

  相关院校:
哈佛大学
王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8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
哈佛大学人物介绍
湘乡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湘乡市


下一名人:孙婉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