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宁省 > 抚顺 > 新宾满族自治县人物

爱新觉罗·豪格


[][公元1609年-1648年]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肃亲王豪格出生,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子,早年时期他就跟从其父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几场仗下来都有战功,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天命十一年(1626年),豪格跟从大贝勒代善等人征讨蒙古扎鲁特部,豪格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突出,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

天聪元年(1627年),其父皇太极即位为后金大汗之后发动了宁锦之战,豪格在锦州与明军大战,击败了明军,然后又率领一支军队维护塔山的粮运。天聪二年(1628年),为了配合皇太极对蒙古的战略,他又偕同贝勒济尔哈朗一起征讨蒙古固特塔布囊,将其击败之后诛杀,尽收其部。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因难以攻破明朝经营的关宁锦防线,亲率八旗军绕道蒙古突入内地,豪格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他和三贝勒莽古尔泰等人一起巡视通州的渡口,八旗军逼近明朝首都北京之后,包围并攻打北京。豪格在广渠门外亲自率兵迎击明朝宁、锦方向而来的援兵,明军在其右设伏,豪格率领所部兵马与明军奋战,一直冲击到北京城壕,明军被击溃。之后豪格与贝勒岳讬、萨哈廉一起包围北京以东的永平,攻克了香河。天聪六年(1632年),他又跟随大军讨伐察哈尔部,率领军队进入明朝边境,大肆攻略归化诸路。同年六月,进封为和硕贝勒。

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先打哪个。豪格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先攻打明朝,如果我们仅仅得到了锦州,其他的城池却得不到,那就会旷日持久,恐怕会劳师疲众、不利于我。应该从蒙古绕道进入,并且晓谕当地的各个明朝村落,我们进入是因为他们的君主不肯和我们议和,他们就会怨恨崇祯帝。再采用更番法,等到我们马肥的时候,增加使用大炮,一支人马出宁远,一支人马出蒙古旧道,夹攻明朝的山海关,如果还不能攻下来,就在附近屯兵并招致当地的流贼,驻军在通州,等到明军懈怠的时候再攻打他们。如果那样的话,朝鲜、察哈尔就可以缓缓图之了。”他的见解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所以同年八月,八旗军攻打山海关。

天聪八年(1634年),他跟从皇太极自宣府直趋朔州。豪格与扬古利一起毁掉了明朝的边墙,分兵从尚方堡一带进入内地,攻掠了朔州及五台山,又跟从皇太极巡视山西大同,击败了明朝的援军。 天聪九年(1635年),豪格和多尔衮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劝进皇太极上尊号称帝。察哈尔还抵归化城,豪格率军再次劫掠山西边郡,毁宁武关,率军进入代州、忻州。

受封亲王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其父皇太极称帝,作为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被进封为和硕肃亲王,并兼掌户部的事务。很快因为和岳讬流露出对皇太极有怨心,连坐被降为贝勒,解除户部的职务,罚银一千两。不过很快就又获得重用,和睿亲王多尔衮一起攻打锦州,仍然掌管户部。同年十二月,皇太极以朝鲜不遵盟约之名亲征朝鲜,豪格跟从皇太极出征,他和多尔衮一起自宽甸入长山口,攻克昌州,在安州大败朝鲜兵。又派遣大将击败了朝鲜的援兵,大军到达宣屯村,那里的村民说:“黄州的守将听说国王被困在南汉山城,派遣一万五千兵马前去救援,已经出发了三天了。”豪格率领清军行进了一昼夜,追到了陶山,击败了朝鲜兵。

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清军进入内地,豪格率领军马自董家口破边墙而入,在丰润击败了明军。攻下了山东,招降了高唐,劫掠一番直至曹州,又攻下了东光。

崇德四年(1639年)四月,大军班师,皇太极赐给他两匹马、白银一万两,再次管理户部的事务,恢复原来的封爵。又和豫亲王多铎一起击败了宁远的明军,斩杀明将金国凤。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皇太极为了长期围困锦州,决定在义州附近屯田,豪格奉命和多尔衮一起在义州屯田,割掉了锦州的麦子,攻克明军很多城池。明军见清军来袭于是袭击了镶蓝旗的大营,豪格率军击败了来犯的明军。又在杏山攻击洪承畴的兵马,与多尔衮一起包围了锦州。但是因为离开锦州城到远处驻扎,再次被遣回家中,被降为郡王。

崇德六年(1641年),清军再围锦州,豪格攻击松山及山海关的明朝援兵,截获战马五百余匹。洪承畴率领大军十三万前去救援锦州,攻破了清军的三处营垒。皇太极听闻军情带病亲征,决定驻扎在高桥,豪格怕洪承畴会与锦州的明军夹击,请求改屯在松山、杏山之间。之后洪承畴被击溃,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锦州松山区松山镇)。

崇德七年(1642年),围困在松山的明将夏承德秘密派人前去清军大营请降,豪格派遣左右翼兵马在夜里爬梯进入城内,八旗兵继而进入,第二天一早,松山被清军攻破,擒获了洪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人,斩杀明军军官一百余人、士兵一千六十多人。进驻杏山,又和济尔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取得了松锦大战的辉煌胜利。战后叙军功,豪格恢复原封,被赐马鞍一副、蟒缎百匹。

争夺皇权

崇德八年(1643年),崇德帝皇太极猝然崩蚀,生前未立下遗旨,所以众宗室旗主大加争夺皇位。作为皇长子的豪格成为众人拥立的对象。豪格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者就是多尔衮。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豪格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尽管豪格在诸子中-劳和能力最有优势,但皇太极生前却并未有立豪格为嗣的举动。

实力强大的、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论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可见,拥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受汉族“立长”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的。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

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官员横眉冷对,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主张由多尔衮登极的重臣也大有人在。东庑殿内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与会者个个屏息沉思,寻找解决办法。多尔衮明白,自己强行继位绝对不是最佳选择,豪格绝非等闲之辈。豪格也知道,和桀骜不驯的多尔衮协商解决,绝对没有可能,武力解决也没有绝对把握。

争夺皇位的大战从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开始,双方一直互不相让,宫廷内 味很浓,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枪走火。朝廷内所有的王爷和重臣,毫无例外都卷入了多尔衮与豪格为夺皇位进行的斗争旋涡里。群臣们都在苦苦地寻求出路,惟恐出现-,伤及国运。在豪格与多尔衮僵持不下的情势中,权势集团必须拿出令宫廷内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个方案,特别是让豪格和多尔衮都能接受的方案。经过多日反复磋商,两黄旗大臣佩剑上殿进言:“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两黄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武装力量代表,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争斗得难解难分、互不相让的紧要关头,他们提出了由皇子继承大统的新方案。经过十多天的较量,最高会议做出最后的决议:6岁的福临继帝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济尔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摄政,宫廷多数高官没有异议。多尔衮任第二摄政稳住了多尔衮兄弟集团及其支持者。就这样豪格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宝贵机会。

平定四川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语言中伤睿亲王多尔衮,被固山额真何洛会所告发,议罪被削爵。清军入关之时豪格率军随大军进入关内。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大封诸王,念豪格跟从清军平定中原有功,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这一年冬天,豪格领军进入山东,平定山东济宁满家洞的土寇。

顺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势力基本被消灭之后,四川的张献忠成为另一目标。故清廷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军到达西安之后,豪格派尚书星讷等人在邠州破敌,又派遣固山额真都类攻打庆阳。当时贺珍、二只虎、孙守法等流贼占据汉中兴安,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占据徽县、阶州。清军自西安分兵进击流贼,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全部投降清军,其余的人败溃逃走,攻占了被流贼占据的城池,陕西被彻底肃清。同年十一月,大军攻打四川,当时张献忠占据西充,豪格派遣鳌拜作为先锋前去进攻,他自己率领军队跟进,大军抵达西充,大破张献忠的军队,豪格亲自射死了张献忠,攻破了张献忠的一百三十多所营寨,斩首数万级。捷报传至京师,顺治帝下诏嘉奖豪格。

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诸郡县全都平定。四川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 由于四川地区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几乎完全停顿,无法解决粮饷供应,豪格只好就此止步,率领满、汉军经陕西回京,留下王遵坦、李国英(原左良玉部下总兵)等明朝降将驻守四川。

不幸逝世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素来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四月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处置多尔衮,多尔衮生前制造的冤案也被昭雪,顺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战功,为豪格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并立碑。顺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谥,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称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庙。

主要成就

征讨明朝

天命十一年(1626年),豪格跟从代善征讨蒙古扎鲁特部,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天聪元年(1627年)的宁锦之战中,豪格在锦州击败了明军。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豪格跟随皇太极攻打明朝京畿,他和莽古尔泰一起巡视通州,在广渠门之战中迎击明朝援兵。天聪八年(1634年)跟从皇太极自宣府直趋朔州。攻掠山西朔州及五台山,击败明朝的援军。

入川平乱

顺治三年(1646年),清廷封豪格为靖远大将军,西征四川平定张献忠的政权。他到了陕西之后消灭了那里的盗贼和其他农民军的势力,彻底肃清陕西。同年十一月攻打四川,派遣鳌拜作为先锋,清军抵达西充,大破张献忠的军队,亲自射死张献忠。又在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连续攻下了西南的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等地,稳定了四川的局势。

人物评价

总评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早在天命年间就因征讨蒙古有功被授为贝勒,后在伐蒙古征明朝的战争中,又建有功勋。天聪六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六年,晋升为肃亲王,主户部事。松锦之战中,豪格亦建有殊勋。豪格成为皇太极的得力助手。

历代评价

《清史稿》: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

刘小萌:面对清朝入关前后诡谲多变的形势和重重困难,如果国家的重担真的落到豪格的肩膀上,恐怕凶多吉少。只是由于多尔衮的雄才大略和-远瞩,才使清朝入关势如破竹,扫平群雄,一统天下。所以,豪格错失皇位,是他个人的不幸,同时又是清朝的大幸。

一山:福临以冲龄践祚,奠定中原,征服华夏,其所以能成大业者,皆群臣襄赞之力也。当时宗室懿亲,僇力行间,栉风沐雨,勤劳佐命者:如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郑亲王济尔哈朗、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其殊勋茂绩,诚可为开国之大人物。

阎崇年:豪格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为皇太极长子,正值壮年;第二,人才出众,史称他“容貌不凡,有弓马才”,“英毅,多智略”;第三,久经战阵,屡获军功。

邱尚周:原本胜算很大的豪格,却成了最大的输家。优柔寡断的豪格在争夺皇权的大战中缺乏豪气和勇气。他输了,怪他缺乏统筹全局的“大德”,不懂斗争的多变性,缺少控制局势的韬略。

李治亭:豪格作为太宗的长子,按照中国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在太宗死后当皇帝是顺理成章的。他本人条件也不差,当时已成年,有才能,有战功。他从太祖以来就在文治武功中做出了贡献,在群臣中,也有一定威信。他没有当上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实力比较分散,诸王拥重兵,他们自己要保持权力,不愿绝对听命于皇帝。

轶事典故

娶妻风波

崇德元年(1636年)豪格被降亲王爵号,主要源于他与莽古济家的婚姻关系。莽古济是努尔哈赤与大福晋富察氏生的女儿,与前夫武尔古岱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代善的长子岳讬,二女嫁给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莽古济于岳讬、豪格既是姑姑,又是岳母,莽古济性格倔强,与皇太极一向不和,随着这对同父异母姐弟间愈演愈烈的仇怨,处境两难的豪格被卷入了无法摆脱的纠葛中。

天聪九年(1635年),因为与莽古济家的关系,他第一次受到父亲的处罚。事情的起因还要从豪格娶林丹汗的妻子说起。林丹汗的另两位妻子,额尔哲图福晋嫁给了阿巴泰,伯奇福晋嫁给了豪格。莽古济见豪格娶了一个俊俏的蒙古贵妇,不禁大动肝火。莽古济离席而去,中途退出了婚宴。

莽古济大闹婚宴,让皇太极很下不来台,决心还以颜色,就把莽古济一家彻底孤立起来。这场风波的起因,本来是因为莽古济干涉豪格的婚姻。

杀妻之事

天聪九年(1635年)底,豪格刚因与莽古济的关系受到处罚,仍心有余悸。对于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案,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审时度势,很快表明了自己在这场大火并中的立场:“我是皇上的儿子,妻子的母亲想谋害皇父,我怎么能与谋害皇父的女人同处呢?”接着就亲手杀死了妻子。从豪格的一生看,无论是他在外征伐,还是为人处世,从没有为人残暴或性情暴虐的记录,但父汗的意旨至高无上,不可抗拒,豪格下此毒手,实在是被逼无奈。

皇太极对儿子的杀妻之举并没有什么表示,内心大概还是赞许的,所以在分配莽古尔泰财产时,给了豪格诸多好处,一是分给他八个牛录的人口,一是将原属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加以改编,并任命他为该旗的和硕贝勒。紧接着,又晋封他为和硕肃亲王。这样,仅数月之间,豪格就成为拥有一旗强大实力的六大和硕亲王之一(其他五人为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成亲王岳讬)。豪格身为皇长子,在诸贝勒中更是前程远大,风光无限。

失位之因

豪格生性柔弱,从帝位之争中就反映出来。数年以后,豫亲王多铎曾当面告诉豪格:“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这句话说得很直露,“性柔”(性格软弱),是他错失皇位的主要原因,正因为他在关键时刻的“性柔”,使支持他的力量大失所望。后来,两黄旗将领明确坚持“立帝之子”,不再专注于豪格;多尔衮口口声声他“无继统之意”,都反映出当时形势的细微变化。

不过,从豪格自身分析,当他自称“德小福薄”时,确实也有难以启齿的隐忧。试想,一个把爱妻一刀杀死的人,怎么可能拥有道德的力量?又怎么可能君临天下,以德服人?他自称“德小”,其实是很有一些自知之明的。再者,在皇太极有名位的15位后妃中,地位最尊显的是崇德元年封的五宫(即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后妃,都是蒙古族,豪格的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不在其列。在皇太极的11个儿子中,豪格的出身不是最显贵的,只是年龄居长,所以他自称“福薄”,也并非无的放矢。

结交传教士

豪格在四川,与耶稣会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有过一段交往。民国初年,法国传教士古洛东根据他们留下的教会档案和中国史料,用中文撰写了《圣教入川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利类思、安文思与豪格的多次交往。

豪哥对西洋科技有浓厚的兴趣。利类思、安文思在逃难途中被清兵抓捕,因相貌怪异,被送到豪格面前。豪格问传教士关于机器的知识,还授意他们把天文书详加解说,译成满语。豪格阅后,“大为惊异,以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称赞不已”。

豪格与西洋传教士有长期交往,在北京时与著名传教士汤若望关系很熟,所以汤若望托他到四川后保护传教士。豪格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对传教士“宠渥有加,每日赐肉给米,妥为照顾”。二位教士对豪格的“宽仁厚德”印象深刻,颂扬备至。有一次言谈之余,传教士提到,他们有一位中国仆人在逃难中走失,生死未卜。豪格立即吩咐人持令箭速到各营寻访。结果发现此人被一旗人掳获。该旗人开始不愿放回,后来听说是豪格命令,将仆人亲自送回。

死因探究

关于豪格的死因,除了“卒于狱”,还有“ ”或被多尔衮“谋杀”等不同版本。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提到:豪格凯旋回京,皇上派摄政王迎于永定门外。肃亲王按例先拜谒皇叔(多尔衮),不意幕中伏兵四起,乱刀齐下。肃亲王的太监王忠扑在豪格身上,与他同被剁为肉酱。装殓时血肉不能分,同敛一棺。后世肃王府用太监,只许用,不准打骂,因王忠同王殉难,且同葬一处。但这种说法的可信程度不大。豪格毕竟是太宗长子,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凯旋之日,却被摄政王部下不分青红皂白乱刀砍死。如果这样的话,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多尔衮,对皇上、诸王和天下臣民也不好交代,况且这也不符合多尔衮面对棘手问题时机敏灵活、缜密谨慎的一贯作风。

人物关系:
远祖:
爱新觉罗·孟特穆 (13701433)
太祖:
爱新觉罗·充善 (?~1467)
烈祖:
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
天祖:
爱新觉罗·福满
高祖:
爱新觉罗·觉昌安
曾祖:
爱新觉罗·塔克世 (15431583)
爷爷: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591626) 清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奶奶:
叶赫那拉·孟古哲哲 (15751603)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大福晋
叔祖父: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 (15641611)
爱新觉罗·穆尔哈齐 (1561~?)
爱新觉罗·巴雅喇 (?~1624)
爱新觉罗·雅尔哈齐 (15651589)
父亲: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1643) 清朝皇帝
儿子:
爱新觉罗·富绶
孙子:
爱新觉罗·丹臻
曾孙:
爱新觉罗·成信
玄孙:
爱新觉罗·永锡 (17531821)
兄弟: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16381661) 清朝皇帝
侄子: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清圣祖,玄烨
侄孙: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16781735) 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
爱新觉罗·胤禩 (16811726) 康熙皇帝第八子
爱新觉罗·胤礽 (16741725) 清圣祖玄烨第二子
爱新觉罗·胤禟 (16831726) 康熙帝的第九子
爱新觉罗·胤祉 (16771732) 康熙第三子
爱新觉罗·胤禔 (16721735) 康熙帝长子
爱新觉罗·胤礼 (16971738) 清康熙帝第十七子
爱新觉罗·胤祥 (16861730) 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
爱新觉罗·胤禧 (17111758) 康熙帝第二十一子
爱新觉罗·胤祎 (1706~?) 清圣祖康熙第二十子
爱新觉罗·胤禵 (16881755)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
爱新觉罗·胤祐 康熙帝第七子
爱新觉罗·胤祜 (17111744) 康熙第二十二子
爱新觉罗·胤禄 (16951767) 康熙皇帝第十六子
爱新觉罗·胤禑 (16931726) 清康熙帝皇十五子
爱新觉罗·胤俄 康熙第十子
爱新觉罗·胤祁 康熙第二十三子
爱新觉罗·胤祕 康熙第二十四子
固伦温宪公主 (16831702)
固伦纯悫公主 (16851710)
固伦恪靖公主 (16751735)
固伦荣宪公主 (16731728)
爱新觉罗·胤祺 (16791732) 清康熙帝第五子
爱新觉罗·福全 (16531703)
侄孙:
爱新觉罗·保泰
爱新觉罗·保绶
爱新觉罗·常宁 (16571703)
侄孙:
固伦纯禧公主 (16711741)
爱新觉罗·满都护 (16741731)
爱新觉罗·文殊
爱新觉罗·卓泰 (?~1705) ,满族
爱新觉罗·对清额 (17001962) ,满族
爱新觉罗·永绶 (?~1686) ,满族
爱新觉罗·隆禧 (16601679)
爱新觉罗·永干 (16601667)
爱新觉罗·奇绶 (16591665)
爱新觉罗·硕塞 (16281654)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 (16421656)
爱新觉罗·叶布舒 (16271690)
爱新觉罗·韬塞 (16391695)
爱新觉罗·常舒 (16371699)
爱新觉罗·高塞 (16371670)
爱新觉罗·洛博会
爱新觉罗·洛格 (1611~?) ,满族
姊妹:
建宁公主 (16411703)
丈夫:
吴应熊 (16341674)
固伦淑哲公主
固伦淑慧长公主
固伦雍穆长公主 (16291678)
固伦永安长公主
固伦端靖长公主
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 (16251663)
丈夫:
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 (?~1641)
固伦端顺长公主
叔伯:
爱新觉罗·多尔衮 (16121650) 睿亲王
爱新觉罗·代善 (15831648) 礼亲王
堂兄弟:
爱新觉罗·岳托 (15991638)
堂侄:
爱新觉罗·罗洛浑
爱新觉罗·杰书 (16451697) 康亲王
爱新觉罗·萨哈廉 (16041636) 清朝宗室大臣
堂侄: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16191652)
爱新觉罗·祜塞 (16281646)
爱新觉罗·多铎 (16141649) ,满族
堂兄弟:
爱新觉罗·多尔博 (16431673)
堂侄:
爱新觉罗·苏尔发 (16641701)
爱新觉罗·察尼 (16411688)
爱新觉罗·褚英 (15801615)
堂兄弟:
爱新觉罗·尼堪 (16101652)
爱新觉罗·阿济格 (16051651) 清代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
爱新觉罗·汤古代 (15851640)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15871632)
爱新觉罗·阿拜 (15851648)
爱新觉罗·费扬果 (16201640)
爱新觉罗·塔拜 (15891639)
爱新觉罗·巴布泰 (15921655)
爱新觉罗·德格类 (15921635)
爱新觉罗·巴布海 (15961643)
爱新觉罗·赖慕布 (16111646)
爱新觉罗·阿巴泰 (15891646)
堂兄弟:
爱新觉罗·岳乐 (16251689) 清朝宗室、将领
堂侄:
爱新觉罗·塞楞额 (16581699) 清护国统领、辅国将军
爱新觉罗·博洛 (16131652)
爱新觉罗·博和讬 (?~1648)
堂侄:
爱新觉罗·彰泰 (?~1690)
姑妈:
固伦端庄长公主
爱新觉罗氏名人堂
爱新觉罗·豪格相关
同年(公元16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648年)去世的名人:
满洲正蓝旗人物介绍
新宾满族自治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新宾满族自治县


下一名人:爱新觉罗·汤古代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