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 > 潜山人物

余良鳌


[公元1881年-1930年]

余良鳌

余良鳌(1881—1930),名鲲,字电球,安徽省潜山县横中乡人。

1906年,余良鳌考入安庆高等学堂。这时.他在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参与有关民主革命的宣传活动,结果被学校开除。但他矢志不渝,本着“学以救国”的信念,将妻儿寄托于岳父家,并出卖了分家所得的二斗五升稻田,只身转入两江师范学习。此时,民主革命思潮蓬勃发展,“剪辫放足”新风兴起。余良鳌带头剪去头上的辫子,因此。遭到清军的追捕,他藏进厕所,才免遭不幸。但他已无法在校读书,只好返回家乡。

民国建元后。余良鳌又回到南京两江师范读书。在辛亥革命浪潮推动下,他未毕业就回到当时的省城安庆,先后在安庆六邑中学、安庆第一模范小学任教。由于秉性刚直,始终站在民主与进步一边,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因而遭到解聘。于是,他回到潜山模范小学任教。终因与世俗不相容,随即又被解聘。他回到家乡五庙,毁掉佛祖寺的佛像,以庙堂作校舍,办起达材小学,自任校长兼教员。他讲新书,教科学,尚体操。后因经费不足和地方守旧派的反对,学校被迫停办。经友人介绍,他到潜山县后北乡(今岳西天堂),在刘姓公堂创办的崇新小学任教。他传播科学与民主,深得青年学生的欢迎与拥护,名望颇高。潜、怀、太、英(英山)方圆百余里追求进步的青年,纷纷负笈担囊,前来向他求教。任教期间,适逢有位陈姓学生的伯父,在李大钊、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社工作。这位陈姓学生经常收到《新青年》杂志。余良鳌发现此刊,立即将自己所授的课程停下,以《新青年》为教材,一连向学生讲了三节课。由于他在课堂上大谈马列主义,终被学校驱逐出校。

1924年,国共合作后,王步文到安庆地区帮助国民党左派发展党员,组织国民党第一区党部。余良鳌受命主持国民党安庆第一区党部工作。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随余大化王效亭、周兆璜等到潜山县城,筹建国民党潜山县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县党部正式成立后,余良鳌任秘书。在任期内,他和余大化等秘密发展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农民运动。是年冬,他曾回到五庙,先后组织吴桥、上新田、下新田、左湾等乡农会,发展会员600余人。

潜山“一二·八”惨案发生后,余良鳌受党组织的委托,又到阔别多年的崇新小学任教,配合王效亭开展地下活动。在此期间,王步文、王效亭等常到崇新小学研究革命工作。因此,这里成了方圆百里革命活动的中心,后来又成了请水寨暴-动 的指挥部。余良鳌还曾和周兆璜一道,到潜山、太湖交界处的黄泥、新仓、牌楼等处,散发《宣言》,并在黄泥写下了一副锋芒直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对联。余良鳌的内兄储友三、储风三告诫他说:“太露骨了,你要小心!”余良鳌认真地说:“我不怕露骨,人家说我‘余蝎子’,我甘心做这样的‘蝎子’。”

1930年,红色政权——潜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时,潜山工农革命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四师,余良鳌在师政治部工作。其时,师长王效亭认为他年近五十,身体不健,戎马生活艰苦多险,不要他上前线。他诙谐地说:“我被杀了也有一摊血!”当时,敌强我弱,红军为了保存实力,实行战略转移,余良鳌被调到五河区任农会主席。他在当地组织与发展农会、妇女会、儿童团、持枪赤卫队,一举镇压大土豪陈小初父子,一时农会声威大振。地主土豪纷纷逃往县城,求救于县长崔澍龙。崔于7月中旬,纠集省保安团和潜、怀、太、宿、望、英六县联防队2000余人,分四路“进剿”。余良鳌率一支50余人的赤卫队,在五河、茅山、响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在茅山,被十倍于己的民团包围,他意欲夺路去霍山找红军,途经响山时,被叛徒认出,遭到- (当时敌人到处张贴布告:捉到余良鳌,赏洋2000元)。民团对余良鳌施以毒刑,将他的手脚钉在屠凳上,并用火油烧灼。他坚贞不屈。敌人无奈,只好将他押解到梅城,并有意经过其岳父家门口,挟其妻儿与良鳌见面,企图用骨肉之情软化他。他毫不动摇。当内兄储友三、储风三说:“你安心去吧,我们正在筹款到县城保你!”他笑着说:“象我这样的人,用钱是保不出来的,你有那个钱,将我的妻儿照应好,余愿足矣!”他被押解梅城后,县长崔澍龙亲自审讯、劝降,将他折磨了将近两个月,最终一无所获;9月中旬,被杀害于梅城西门外。

余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0年)去世的名人:
潜山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潜山


下一名人:吴肃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