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省 > 娄底市 > 双峰县人物

贺宗


[][公元1392年-1453年]

贺宗(1392—1453),派名志宗,字敬祖、号鹤楼。双峰县印塘乡(原湄水乡)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九年(1434)授南京大理寺右评事。敢于为民请命,疏言湘乡田税过重,又遭水潦,得减去粮额4000石。诰赠奉直大夫(从五品),后迁南京太仆寺丞,又献策平定沿海倭寇,朝廷“有银牌宝钞之赐”。在任剔弊兴利,厩马蕃息。遗作辑为《贺评事奏疏》。子贺恕亦有名。

贺宗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农历四月十六日,世为望族:他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工诗文。明永乐十一年(1413),被选人邑庠,专心学业、喜爱登门向乡贤长者求教,在馆难免旷课,师呈报于府欲除其名。府提调责问,他却能将平日功课一一陈述。府吏斥责其师:“此子务学如是,尔乃以寻常律之,可谓不知人矣!”

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贺宗应乡试,中第34名;翌年会试,登第三甲13名,赐同进士出身。湘乡县主簿颜彧,为他立“进士坊”于住宅士桥之门,并遵旨建书堂,“读书以其远大”。八年(1433)入京;九年授南京大理事左寺右评事;十年(1435),奉例解任,在吏部听选。

贺宗在任上剔弊兴利,厩马蕃息。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夏,湘乡遭遇历史罕见的水灾,尤其是贺宗故里,因荷叶铜梁大山等处山洪暴发,“死者无处寻尸,生者无田可耕。”当地乡民派贺宗胞弟贺容等赴京诉说。贺宗“一闻此言,不觉椎胸顿足,痛哭湘厄”。为向朝廷“陈诉水患,拯救困事”,他“剖心沥血”,具《奏减湘赋疏》数千言,为灾民请命。因得其请,湘赋自此每年减粮4000石。“邑人感思其德”,遂将他所属的湘乡县庆善乡改名评事乡。此乡名一直沿用至新中国诞生之初。

明正统三年(1438)七月,贺宗奔父丧回籍守制。在乡期间,他遵遗命,从土桥移居自马塅(今属印塘乡石桥村),创建舍宇,偕其夫人及儿友忠等入居。有一次,他由湘乡县城返回湄水时,途中吟诗一道,名为《里邑路铺歌》:

县前十里到泮津,柳绿花红总是新。

石子成江容易走,踏泥瓦石路难行。

牌头虎豹山山吼,侧水鸳鸯处处鸣。

青石铜铃多景致,永丰粟乐州升平。

诗中引用了10处本地地名,在乡间广为传诵。

正统六年(1441),贺宗服阕赴队复任前职。十四年(1449)春,浙、闽、赣边区爆发叶宗留、邓茂七为首的农民起义,朝廷“累征不服”,贺宗自陈方略,其献策深得明英宗赏识,命他同兵部尚书石璞前往剿办。未几荡平,以“功”升太仆寺丞,分司滁州(辖今安徽滁县)、安来等县。他为官以“清廉为本”,很得民爱,后当地为之立碑,以“纪其去思”。

明景帝景泰二年(1451)十一月,贺宗因母胡氏殁,从滁州徒步返籍,他将自己多年的俸银攒下来,雇请工匠在家乡的河里筑拦水坝,积蓄河水防干早,老百姓很感激,命名为“老爷坝”。殡殓母亲后,于四年(1453)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奉例起复。不料,从永丰乘舟至湘潭黄龙大王祠下,忽染疾而卒于舟上。时年61岁,归葬寺冲(今属永丰镇松坪村),至今尚存其墓。遗作辑为《贺评事奏疏》。

贺恕,字近仁,明景泰元年(1450)举人,初知新兴州,在任9年,以明敏清慎著称。摧升肇庆府同知,捐俸修学,不劳民力。泷水县瑶民与大藤峡“士寇”声势相倚,时出劫掠,右江不通。贺恕得知后奉命每月前往安抚,到则召集稿劳,多方开导,峒蛮大多感服。他还号令各村筑土城36所以卫居民,朝夕了望,寇警遂息。

贺宗事迹见于清嘉庆丁丑年(18l7)修的《湘乡县志》第10卷,遗作辑为《贺评事奏疏》,1993年出版的《双峰县志》为之立传。

贺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39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453年)去世的名人:
双峰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双峰县


下一名人:聂炳发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