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人物

高起潜


[][明朝末年的宦官]

高起潜,明朝末年的宦官。崇祯年间,高其潜以所谓通晓军事而备受皇帝的赏识,屡次作为监军被派往各地,成为当时握有一定军事权力并颇具影响的人物。

天启年间宦官专权,监军特差遍布各地,他们鱼肉百姓,作威作福,全国上下深受其害。崇祯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易弊鼎新,其中宦官监军作为弊政之一也曾一度被下令取消,但是,外廷大臣结党营私、遇事推诿的表现令崇祯皇帝大失所望,他不得不再次起用宦官,宦官监军制也随之死灰复燃,而崇祯四年(1631年)的孔有德兵变事件即是崇祯皇帝恢复宦官监军的一个契机。该年十一月,时任登州游击的孔有德起兵造反,连陷山东大片土地,京师为之震动。崇祯帝在接连派出几员大将都未能平定叛乱的情况下,起用高起潜为监军,督领官军讨伐叛将。六年(1633年)二月,孔有德在官军的夹击下,被迫遁海而逃,叛乱遂被平定。高起潜第一次任监军就大获全胜,他的知兵之名,为崇祯皇帝所深信不疑。

从山东凯旋后,高起潜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辽东,奉命监视辽锦诸军。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轻取抚顺以后,辽东战局就成为明朝统治者的心腹大患,特别是崇祯二年(1629年)的“己巳之变”,后金军队竟然直逼北京城下,险些重现当年的“靖康之变”,这种形势使崇祯帝大为恐慌,便在辽东设下重兵,并任命高起潜为辽锦监军,以防止后金军队南下对京师造成威胁。

然而,由于宦官在担任监军时,往往仰仗皇帝授予的权力狐假虎威,争夺统兵将领的指挥权,他们的所作所为常常动摇军心,以至于大大削弱甚至破坏军队的战斗力。所以,一直受到朝中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纷纷要求撤消监军。崇祯皇帝在群臣的压力下,不得不于八年(1635年)再次下令撤去宦官。但却唯独留下了高起潜,仍命令他在辽东督理军务,只是削去“总监”头衔而已,理由是因为辽东军务紧急。然而高其潜并非真正具备军事才能,面对清兵凌厉的攻势,他贪生怕死,不敢与之决一死战,但又怕皇帝责备,只好割死人的首级冒功。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在睿亲王多尔衮的率领下大举南下,越过长城,直指北京。高起潜临危受命,与宣大总督卢象升共督援军,保卫京师。卢象升坚决主张与清军决一死战,高起潜则贯彻皇帝的意图,主张议和。因此,对陷入重围的象升卢拒不援救,致使卢力战而死,全军覆没,清军则一直南下,深入到山东,饱掠而返。当清军退去,京师- 解除之后,大臣们纷纷上疏弹劾这次事件的主要责任者高起潜,要求严惩其在卢象升被围困时坐视不救之罪。然而,崇祯皇帝仍然对高深信不疑,未作任何惩处,反而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任命他为辽东监军。这次,他还没到山海关就听到京师沦陷的消息,吃惊之余,便马上逃之夭夭。南京福王政权建立不久,高起潜被征召担任京营提督。然而时间不长,清兵南下,高起潜又立即投入了清朝的怀抱。

高起潜以所谓的“知兵之名”得到了崇祯帝的信任和重用,并长期在军中担任要职。然而当时的形势已经注定了明朝灭亡的命运,高起潜出任监军,非但未能改变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由于他在军队中的所作所为反而大大削弱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高姓名人堂
北京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北京市


下一名人:邵元节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