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省 > 文昌人物

周雨亭


[公元1872年-1933年]

周雨亭(1872~1933) 香港著名企业家。名缵霖,号雨亭,抱罗镇昌锦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幼年随父母侨居越南,10多岁时又随父母迁居香港。十几岁时就长得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父亲周昆章甚为重视子女教育,先是送子就读于拔萃书院,继而又支持其去新加坡求学。周雨亭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成绩甚佳。自小随父出入商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商场环境熏陶下,学到了许多经商的知识与本领,他以诚为本,以信为先,广结良友,并注重信息和精心管理计算等经商之道,加上高就文化,精通英文,为其日后的事业发展打好基础。

周雨亭入商界做事数年后,他受聘于“捷成洋行”。正式从事公司的买办业务和管理工作。1923年周昆章去世后,子承父业,一方面继续经营其父亲遗留的商务,一方面成立了“琼源昌”公司,代理船务运输,经常运染料到福建、广东、海南岛和越南等地。一段时间以后,又设立“昌利有限公司”,开办了“昌利洋行”,与德国人和英国人做生意。包括代理船务、推销洋货等。不多久,昌利有限公司已拥有4艘大型轮船,聘用英国法国人当船长和船员,开辟航线远航海外,并代理太古公司在香港与海口之间的船务运输,还从三亚运盐到江西、广东、云南一带销售,生意十分兴旺。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商人在香港囤积了大量染料欲占领亚洲市场,欧战爆发后,德商急于撤回欧洲,将染料大幅度降价抛售,周雨亭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商机,以很低的价格购进了这批货物。时隔不久染料价格暴涨,周雨亭便将其全部售出而发了大财。战后,当欧洲人又重返香港做生意时,周雨亭又出资10万元,同丹麦人合资重新开设了“捷成洋行”;在海口设立“永发商行”,代理“太古公司”的船务,对推动海南航运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周雨亭还购置了几辆客车从事家乡抱罗墟至海口的公路运客业务。

身为“昌利”、“捷成”洋行老板的周雨亭,当时的资产已达千万计,成为香港二三十年代名列前茅的大富豪,更是在港琼人首富。1933年周雨亭去世时,除了不动产外,银行存款就达300万元之巨。

周雨亭事业发达、声名远扬后,并不像一些富翁那样“不愿拔一毛而利天下”,他却与之相反重义轻利,认为其钱财“取之于社会,当用之于社会”,从而广行善事,乐于扶危济困。在香港,他捐巨资兴办了东华医院,亲任东华医院总理,并曾任保良局总理。鉴于他的美好德行,港督委任他为太平绅士。他也十分热心于香港同胞集体事业,香港华商界一致推举他担任香港华0(即今香港中华总0)会董和会长。

为联络乡亲,有利于支持家乡建设,周雨亭早在1917年,就与乡彦郑文波商议,带头倡议成立香港琼崖0(即现在的香港海南0)。为筹办0,周雨亭与郑文波拿出一笔巨款租赁了香港德辅大道西83号3楼为0会所,又购置了一应陈设。大会成立时,与会人士一致推选他担任会长。周雨亭在连任会长多年期间,为襄助海南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扶助在港的乡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慨然捐出大洋1万元以支持琼海中学(即今海南中学前身)迁移校址,并受聘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新校建成后,周雨亭又携子回乡视察,与其子周文治分别捐大洋1000元作为奖学金。

他捐资重建罗峰中学,该校于三十年代末遭战乱破坏,学子失学。周雨亭得知情况后,率先捐大洋1万元,兴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洋楼作为学校办公大楼,将之命名为“周雨亭纪念楼”;另外捐资修建了一间教室,用其父名称为“周昆章斋”。与此同时,周雨亭之子周文治也捐出大洋3500元,用以建造“周文治图书馆”。

鉴于周雨亭热心发展桑梓文教事业,率先垂范屡捐巨资兴学的嘉德懿行,当时的国民政府曾于1929年授予一等奖章,以资表彰。

周雨亭作为筹建海南医院的香港发起人,参加筹建董事会,任董事和名誉总理。1928年周雨亭即首捐大洋1.7808万元,兴建了面积为1350平方米的南院楼,署名“雨亭楼”。1929年,周雨亭复捐大洋2600元建立院长室,面积300平方米,屋顶门楣上刻有“周昆章纪念室”,以纪念其父。

周雨亭除了在琼兴学办医外,还在海口市中山路的沿江建造了高耸的钟楼,声响悠扬的大钟,是他费巨资从法国购置的。如今虽已迁移,但其钟声依然鸣响耳际,催人奋进。

周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3年)去世的名人:
文昌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文昌


下一名人:邓焕苯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