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红河 > 石屏县人物

袁嘉谷


[公元1872年-1937年,云南唯一的状元]

袁嘉谷

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1891年袁嘉谷离石屏昆明就学于陈子潘、张竹轩,22岁入经正书院研习。1903年6月,他应经济特科试,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编修,是云南唯一的状元。

1903年,清政府进行了历史上惟一一次废除科举后的经济特科考试。据了解,经济特科的考试与一般科举考试不同,它不以八股见长,而是以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方策为主,更注重学以致用。特科考试,整个清朝只有过三次(另两次为博学鸿词科),此次应考的还有已经获得状元身份的人,所以经济特元的地位,应高于普通的状元。 出人意料的是,在全国应试的306人中,云南石屏人袁嘉谷得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大魁天下,是为“经济特元”,弥补了“云南不点状元”的空白。清代先后开博学鸿词二次、经济特科一次,因此袁嘉谷被赞为“国朝第三人”、民间称袁嘉谷为“独一无二的状元”。

消息传到云南,昆明人将拓东路上的聚魁楼改名为状元楼,滇督魏午庄书“大魁天下”致贺。1999年,袁嘉谷的故乡石屏县按昆明状元楼的样子重修状元楼,以资纪念。

在云南,袁嘉谷便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状元了,消息传来,四方轰动,在昆明建了一座“聚奎楼”、由总督魏午庄手书“大魁天下”一匾高悬楼上,老百姓则只叫它“状元楼”。袁嘉谷回云南登状元楼时,值电影兴起,还拍了一个纪录片为存念。 袁嘉谷中状元之后,先任京官,入翰林院任编修、协修等 。

袁嘉谷是中小教育史上负责编写中小学教科书的第一人,至今通用的“星期”、“乐歌”等名词,还是当时由袁嘉谷新订的。

1917年,他居家卖字自给。袁中状元后,书名倍增,求书者远至北京、浙江、日本。袁虽名为“卖字”,但为人豁达,只要有人来索,无论长幼贵贱,均认真挥毫,以礼相赠。 昆明的翠湖、大观楼、西山、黑龙潭等名胜风景区,都留有袁嘉谷的书法墨迹。

1921年,袁嘉谷任云南省立图书馆馆长。晚年,他结庐翠湖,自辟一园,名“树园”,堆土为山,名“金钟山”,盖一小亭,名“课经亭”,又种些花草菜蔬以赏心悦目。并以“园愈狭,心愈惬;园愈隘,身愈泰”-自勉。他用晚年光阴,搜集、整理云南地方文献。当时大滇池南岸的昆阳月山,发现了一块《马哈只碑》,经他鉴定是明代航海家郑和为其父在故乡树立的墓碑。《明史》记载郑和是云南人,但不知道生在云南何地,经他此番考证,作了碑跋并倡议地方政府建亭保护,世人才知道郑和的故乡,知道云南产生过这样一个伟大的航海家。

1922年,云南第一所大学_私立东陆大学(即今云南大学前身)成立,次年袁嘉谷应聘担任国文教授。袁嘉谷本属重金聘请对象,但他得知大学经费颇紧,坚辞不受聘金,反捐款千元作为办学资金。直到8年之后(1931年),东陆大学由私立改为省立,他才开始领薪。 袁嘉谷博学,且平易近人,在东陆大学声誉甚高。他每周讲两节国文课,教室设在至公堂,每节课总是座无虚席,除该校学生和一些教师外,还有不少校外人士慕名而至。袁嘉谷任教十余年,培养了数百人,其中不少人成就甚高,如李士厚、李乔、浦光宗、张希鲁等。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南京相继失守。袁嘉谷忧愤成疾,卧床不起,随即召集子女,说:“人知爱国爱家必以学问经验立其根本,处心积虑者久矣。我则人民知识犹浅,不暇自顾,以大国自豪。人侵我,我不备,战事起,人民涂炭,吾不忍见之矣。”病中起草《责倭寇》一文,未脱稿,竟于1937年12月23日与世长辞,终年66岁。

袁嘉谷在云大执教十余年,是云南文化名人。

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故居为清代木结构楼房建筑,坐西朝东。由故居大门进去是一条通道,中间是天井,左右有耳房。由西南的通道进去有一楼房,为袁氏少年时代的书屋。故居于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异龙镇 石屏县异龙镇由原异龙镇、冒合镇、陶村镇三个乡镇组成,地处石屏县城中心、城郊结合部,处于东经102°17′—102°37′,北纬23°29′—23°47′之间,东与坝心镇接壤,南与牛街镇相连,西与宝秀镇交界,北与新城乡毗邻,距省会昆明市公路241公里,距州府蒙自县公路149公里。东西最大跨度23公里,南北最大跨度24.2公里。全镇国土面积481.379平方公里…… 详细++


  相关院校:
云南大学
袁姓名人堂
袁嘉谷相关
同年(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7年)去世的名人:
云南大学人物介绍
石屏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石屏县


下一名人:郁达夫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