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潜江人物

祁开仁


[公元1908年-1991年]

祁开仁

祁开仁(1908~1991),字仲达,潜江(今王场镇许台村三组)人。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任国民党军队上校医务主任,后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授少将军衔,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是我军少有的军事医学科学专家。

辗转学医为救国

1908年农历冬月十一(12月4日),祁开仁出生在许台村一个殷实的书香门第。其祖父是位秀才,有文化,会经营,在许台村附近为许家留下了一百多亩肥沃的湖田。其父祁运春是清末的拔贡生,民国初又入武昌辅通中学读书,毕业后以教书育人为业。1919年祁运春与同在武昌中学任教的董必武成为挚友。因教书育人很有名气,1921年祁运春还被选为湖北省议员。

祁开仁少年时聪明好学,是潜江县城少有的优秀学子之一。十二岁(1920)离开潜江,随父亲到武汉入武昌第一中学读书。四年后又入湖北省高级中学读书。高中毕业时,其父要他报考北京或上海的大学学工,他看到贫穷落后的中国,很多人因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医治而早逝,决意要学医治病救人。1926年夏,祁开仁报考湖北省立医科大学被录取。入学不久,北伐军打进武汉,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而-回家等通知。

1926年10月,“国立武汉中山大学”(亦称第二中山大学)成立,医科大学并入其中,次年春他接到通知即入武汉中山大学学习。上课不久,-便风起云涌,武汉中山大学-停办。这时,祁开仁与同学们一起到时任国民政府湖北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李宗仁那里-,后经李宗仁协调,医科大学的学生全部转入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前后学医九年,1935年他毕业即分配到国民党广西南宁军医院任内科医生,同时兼任广西医学院和南宁军医学校老师。从医的第二年即成了少校医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宗仁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员,广西是他的老家,他要广西派医务人员支援他。于是广西军医院就组织了一个战地手术团随李宗仁开赴抗战前线,祁开仁改作外科医生随团出征,先后在武汉等地救治抗战将士。手术团在武汉扩编,改成第五战区野战医院,后又改成军政部第八重伤医院,祁开仁升任上校医务主任。

1937年10月,武汉失守,医院撤到湖南。长沙失守医院继而又撤到广西阳朔。迁移到阳朔的战地医院很少有伤员可治,眼看前线的许多抗日伤病员因缺医少药得不到有效医治而伤亡,立志行医救国的祁开仁感到莫名的焦躁。他对国民政府抗战的内外政策开始失望,最后变为绝望,深切感到其治病救国的愿望在国民党军队难以实现。

改赴延安华佗

祁开仁有的同学向院长辞职去了延安,之后给他来信,说那里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正搞得轰轰烈烈,非常欢迎医疗技术人员去工作。1939年夏,他秘密前往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李克农主任,提出了要去延安、去前线救治伤员的要求,受到欢迎。几天后,他放弃在国民党军队的优厚待遇,秘密携怀孕的妻子陈智贞,带着两名医生,千辛万苦到达重庆红岩村。在重庆他们有幸见到了董必武。董必武对他弃暗投明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赞扬,随后引荐给了叶剑英叶剑英肯定他们从此找到了用武之地。随后安排搭乘宋庆龄在香港募捐到的一辆赠给八路军的新式大救护车前往延安。

1939年9月,祁开仁几经波折到达延安后,被安排设在柳茆镇的八路军总医院任外科医生。他白天为伤员看病、做手术,晚上当老师,给医生传授医疗技能。其讲义都是自编、自刻蜡版和油印,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他精湛的医术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受到领导和同仁的普遍好评,被很多伤病员称为“再世华佗”,不久升任外科副主任。后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副院长、第一分院院长,还兼任延安卫校和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的教员。

“百团大战”后,他主动请缨要求上前线救治重伤员。1940年11月,被-卫生部任命为战地手术团团长,他率团开赴晋西北八路军一二○师执行前线救治任务。途经三五九旅驻地时,他不顾鞍马劳顿,立即诊治伤病员,使-旅长深受感动,亲自接待他,并馈赠他崭新皮上衣一件。

当时医院设在陕西神木县贺家滩,条件十分艰苦,医疗手术器材极度缺乏,他想尽办法改善医疗条件,亲自设计图纸,找当地木工制作夹板、牵引架、支撑架用于伤员治疗康复。将士们都赞誉其医术胜比华佗。一二○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对他努力救治伤病员的精神十分感动。贺龙曾感慨地说:“祁团长放着国民党陆军上校军医主任不当,每月三百块的大洋不要,跑到这山沟沟里吃小米,嚼不易消化的黑豆,真是令人感动啊!”祁开仁却说:“能用我之所学挽救国家与民族于危亡,即便吃小米、嚼黑豆也香啊!”194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他率医疗队伍随西北地区野战-战陕甘晋,参加过汾孝等多个战役,先后任晋绥军区手术医院院长、军区卫生学校校长、军区卫生部副部长、西北地区军区卫生部驻晋南办事处主任、成都市军管会卫生处处长。

献身军医荣誉多

新中国成立后,祁开仁任西南军区后勤保障卫生部第一副部长,第七军医大学校长兼-。1958年祁开仁拍板,在第七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成立烧伤救治小组,增设烧伤科,成为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个烧伤救治小组。他带领一班人结合军事烧伤的特点,在烧伤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防治 烧伤、复合烧伤和高原医学研究等成果显著。1962年第七军医大学在全军首次接活断肢,成为当时的重要新闻。在他的领导之下,第七军医大学成为全军的烧伤和肝胆外科治疗中心。

“文革”开始后,祁开仁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和批斗。造反派说他是“混进革命队伍的反动派”“投奔延安革命动机不纯”“军中反动学术权威”“不重视毛泽东思想宣传的走资派”等。隔离审查成为家常便饭,医学研究-停止。

周恩来等人的干预下,1969年祁开仁调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负责疟疾和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研究工作。当时成立了由他负责,集国家卫生部、总后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事医学科学院组成的“全国疟疾和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办公室”。他带领一班人,深入海南、云南、-等疟疾流行区,调查收集治疗疟疾的秘方,基本攻克了“军事行动无形杀手”的疟疾;他协调各方,在全国成立了几十个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研究小组,分工协作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1978年祁开仁离休。他一生育祁凌、祁北平(女)、祁晋平(女)、祁安云、祁渝平(女)、-云、祁蜀云等七子女,他们大多继承父业,工作在医疗战线。祁开仁退居二线后,仍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顾问,关心中-事医学事业。

1961年祁开仁晋升少将,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勋章等多种荣誉,是中-中少有的将军级医学专家和专业行政工作者。1991年3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经历历史事件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祁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1年)去世的名人:
中山大学人物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人物介绍
潜江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潜江


下一名人:王正谦

返回电脑版